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每日新闻 > 正文

新闻查询


林纸一体化与投资多元化
2003-03-06 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 胡楠
    从“以草为主”到“草木之争”,近几年来我国纸业界人士的热门话题是林纸一体化,并把它提高到“加快林纸一体化是纸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这样一种共识,整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今天开幕的“中国林纸一体化投资与发展论坛”,无论是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参力口者的踊跃与规模以及讨论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者堤空前的。但愿这个论坛能起到里程碑的作用:一方面林纸产业界的有识之士能真正认识到如何走林纸一体化之路,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政府,如何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并制修订配套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调动多元化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林纸一体化。本人沿着这一思路粗略地谈谈我的观点,不妥乃至错误之处难免,请大家批评指正。

1  林纸市场化是林纸一体化的基本前提

    过去谈“林纸结合”,其实是行政关系上的部门结合,是只谈不合。现在谈林纸一体化,多数人认为是林纸的产业化经营,即经营一体化,甚至形象地表述为人工林场是纸厂的第一车间。更深层次的一体化是通过产权清晰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结合而成的资本一体化。

    林业和纸业的资本一体化以及其他形式的经营一体化,是一种法治规则下的市场交易行为。在现行体制下,实现林纸一体化的交易费用很高甚至无法交易,其根本原因是制度性障碍,政府对产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制太多,即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市场化是指产业市场化程度(即市场配置资源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相对林业来讲,纸业进入市场较早,在整个国民经济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80年代,纸业的商品交易就以市场调节为主了。近几年来,由于大量外资进入和民营纸业的高速发展,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市场化程度又有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林业(属大农业,是第一产业)的特殊地位和历史渊源,它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化程度很低。显然,—‘个市场化程度很低的林业和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绝不是很高!)的纸业要实现市场经济中的一体化,是极为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要下决心逐步清除制度性障碍,对林业(仅指工业人工林)和纸业“松绑”,创造宽松、自由而有序的经济环境,在加速产业市场化进程中推进林纸一体化。

2  我国林业和纸业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加速产业市场化进程中,如果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就能吸收更多的投资者,特别是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反过来又力口速了市场化,形成良性循环。

    纸业的市场机会巨大,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不必多说。对于不同于生态林的工业人工林,是否也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并能保证较丰厚的投资回报,对于林业界人工可能心中有数,而对于业外人士则可能感到有些茫然。但对我这个业外人士,则认为同纸业一样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较丰厚的投资回报。我基本同意北京天则研究所关于推进中国林业的商业化研究中的一些观点。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70%是山地,宜林面积大约是2.67亿公顷,占全部陆地面积的27.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森林覆盖率一直在缓慢增长,也才刚刚超过16%,比世界平均水平27%低得多,且林区面积利用率只有45.7%,而一些发达国家超过了90%。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区区9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2.5%。

    林木资源的匮乏导致了极其严重的经济与环境后果:2001年进口木浆、废纸、纸和纸板、纸制品、人造板及原木等林木产品用汇约120亿美元,与石油、钢铁共同成为全国进口用汇最大的三大类产品,产生进口依赖性。更严重的是过去没有外汇进口木浆等商品,逼迫走“以草为主”的错误道路,使我国纸业被严重扭曲产生了结构畸变,成为不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产业。至于环境后果则是显而易见的生态恶化,将危及到后代生存与发展,代价是惨重的。

    尽管森林资源匮乏导致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也预示着林业所面临的巨大的市场机会。木材短缺必然导致国内价格上扬这一趋势,而国际木材市场的影响可能导致国内木材价格的波动,但总的来说不会大幅度走低,因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这种趋势最终会减少木材的供应。具体到植树造林的成本,虽然工业人工林的生产由自然状态向集约化、高科技、工厂化方向转化,但本质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林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显然,有了上述的市场机会,只要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就会吸引外商和民间的投资。近年来,APP已在海南和广东韶关、清远,广西钦州,江苏镇江、盐城以及安徽等地陆续建设一批速生林基地。在海南计划6年时间,投资14.56亿元,种植23.3万公顷林地,截至2001年底已造林4.7万公顷,这些林木长势良好,木材蓄积量迅速提高,并且逐渐显示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调节作用,林业已成为广东投资新热点,从1991年,全省私营投资造林总面积达53.3万公顷,投入资金达23亿元,造林户数达54万户,木材和林产品累计收入约76.6亿元,私营林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最前面(顾民达2002)。

    从上可见,市场机会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并得到了不低的回报。值得指出的是广东,由于制订了灵活、宽松的鼓励发展私营林业的政策,创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因此效果显著。看来,天则研究所的研究估计每年将有200—300{乙元的私人资本(含外资)可能被吸引到林业,并非太言过其实。然而,在广东以外的广大地区,目前还很少有私人资本进入林业,主要是存在诸多障碍,阻碍了林纸的市场化进程。

3  林纸市场化的主要障碍

    从根本上讲,阻碍林纸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是制度性障碍,也就是说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首要内涵和前提是更新观念,即清除观念性障碍。对此, 本人曾在2000年11月的《中华纸业》上发表“有关我国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观点”,文中如下10个观点就是要更新观念:
    (1)关于产业定位
    (2)关于纤维原料结构
    (3)关于林纸一体化和林业体制改革
    (4)关于利用外资
    (5)关于产业市场化、民营化
    (6)关于技术装备政策
    (7)关于生态环境与我国纸业发展的关系与政策
    (8)关于加入WTO后对我国纸业的影响
    (9)关于政府的保护、支持与平等竞争
    (10)关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在此,我想针对以上10个观点中的“3、关于林纸一体化和林业体制改革”作如下补充:

    (1)中国可采森林资源不足,但对造纸原料的供给是充分的。(寇文正2002)

    2000年,我国木浆产量仅为200万吨,消耗木材约900万立方米,仅占木材总消耗量的8.2%。我国木材在造纸业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认为我国森林资源不足是造成木浆造纸发展缓慢,不得不大量进口的观点,显然是没有根据的。(张蕾2002)

    张蕾还作了精确的计算,其结果是:
    ——现有森林资源中可用于造纸的用材林,每年净生长量的50%用于造纸,可生产木浆932万吨,为2000年木浆产量的4.66倍。

    ——即使现有森林全部不采伐,而在南方集体林区和少林10省区的宜林荒山拿出40%用于营造造纸林,5—6年即可见效,每年可增力畦产760万吨木浆。

    ——我国拥有丰富的竹子资源,每年可生产竹浆1322万吨。

    以上数据无疑是可信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它增加了我们对林纸一体化的信心。但是,这个结论对市场经济中的林纸一体化研究却毫无意义,至多它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为什么面对如此丰富的林业资源纸厂不肯用,行业多年喊发展木浆生产而无济于事,造成浆、纸产品大量进口?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正题。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林业部门作过类似的计算,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木浆生产的比例不仅没有上升,还往下降,这更不可思议。过去的可以不研究了,但今后的林纸一体化研究该进入正题了,即林业市场化的主要障碍在哪里?要从观念性障碍到制度性障碍作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2)林业是弱势产业吗?

    首先,要把生态林与工业人工林分开,不可混为一谈。前者是社会公共产品,当然政府要严管。后者是市场中的竞争性产业,并无强势和弱势之分,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并推动充分竞争。我对10个观点中“1、关于产业定位”有如下一段话:“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必刻意追求什么‘基础产业’,不必企盼什么‘国家战略地位’,更不能把中国纸业发展战略的基点放在‘国家的决心和信心’上,而应该通过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最有效地去配置资源,即战略基点放在市场上。”这对林业也可能具有参考作用。

    (3)由于森林资源绝对量大,“三分造,七分管”的特点,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更重,必须坚持“恶管山”“严管林”,才能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保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寇文正2002)

    我理解这段话指的是生态林,这是完全应该的。但对工业人工林却不应该强调“管”字,而目前应该强调“放”。依法放开、松绑的出发点是如何调动投资者和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如何推动林业产业化经营。只要政策、法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市场既自由宽松又规范有序,农民种树只会越种越多,决不会乱砍乱伐。农民是最实在的“理性经济人”,怎么会去砍自己身上的“肉”呢?同样,对于进入林业的大量民营企业家,是更不会乱砍乱伐的。

    以上观点简单明确,没有套用有关经济学的教条,而是从自身多年实际工作的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不少看法的表述后面都有生动的实例作基础。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吴敬链先生说的“我们正在过大关”就是要克服来自旧观念和既得利益对改革的巨大阻力,努力清除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制度性障碍。

    关于林纸市场化的制度性障碍这里只谈林,纸在上面谈了很多,而且,林纸—体化的根本问题在林而不在纸。作为外行谈林业,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

    谈林业市场化的制度性障碍决非指责林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因为林业的特殊地位,涉及到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税费等问题,部门是不可能推行什么大的体制改革的。尽管如此,林业部门的领导和职工,在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真是来之不易。

    但无论如何,工业人工林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下面的问题和障碍已经无法回避:

    (1)林地使用权与伐木权分离,即对工业人工林实行限额采伐的计划管理,业主对所经营的林地没有自主的处置权,不能按市场需求进行采伐。

    (2)目前林地产权结构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国有林场、集体林场和集体所有制下的农民分散承包。由于产业市场化必须基于产权的交换,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的产权交换在产权实现形式“不到位”的情况下是难以交换的,和市场经济有不相容性。至于农民分散承包的林地,由于承包期和流转性等问题,要将这些土地集中起来集约经营有很大的难度。

    (3)据调查统计分析,我国木材税费达20多项,占一次销售价的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达木材销售价的70%以上。并且由于政企不分,将完整的林业产业过程人为地割裂,划分为营林、森工、流通三个部分,导致税收计征环节改变,征税范围扩大,造成多税并列,重复收税。这种税费制度失去了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公平,使营林投资者的收入仅为木材价格的20%左右,对农民和其他投资者是一种强击小睦的剥夺。

4  林纸市场化的核心是投资多元化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市场配置资源,即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产权的交易实现的。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里,清晰完整的产权与规范公平的竞争是并存的。而在不发达的非市场经济里,产权往往是残缺的、模糊的,竞争也常常是畸形的。因此,要实施林纸市场化,最终建立一个产权清晰完整、竞争规范公平的产业市场经济模式,其核心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简称投资多元化)。考虑到林业与纸业的差别,并承接上述林业制度性障碍,还是集中研究如何实现林业的投资多元化,即如何实现由目前以国家投资为主向外资和民间投资为主转变。

    首先就是要逐步清除林业的制度性障碍,国家集中力量解决上述最主要的三大问题:

    (1)将生态林与工业人工林绝然分开,政府管生态林,工业人工林依法交给企业,交给市场。

    (2)以集体林场的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国有林场的改革。对于农民承包的林地,还要延长承包期,并逐步放开林地使用权的交易,最终过渡到永久性的林地使用权,并可在大范围内依法流转。

    (3)政企分开,建立林业规范公平的大市场,并大大减轻税费。

    其次,要探索各种促进投资多元化的措施:

    (1)由于林业的风险高,如病虫害、火灾等,要探索建立工业人工林保险的可能性,国家可以从林纸产业的税收中提取保险基金,吸引企业投保。

    (2)探索建立活木林市场。阻碍外资与民间资本投入林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树木的生长期长,这不仅加大了风险,而且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活木林市场,即允许种植有任何种类树木的任何大小的土地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交易。

    (3)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探索发行债券和股票的可能性。

    从上可见,林纸一体化问题涉及到我国与体制相关的许多重大问题,以上的讨论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林纸一体化这个大的系统工程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国70%是山地,而山区的农民是比较穷的,是农民增收较困难的地方。如果我们能以务实创新的态度,以林纸一体化为突破口,带动广大山区农民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三农”问题逐步展开并有效地解决,这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困迈出实实在在的一大步。

    “‘三农’问题已经突破经济层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在中国农村生活的七八亿人口,大约有一半的人还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构成了一个不受约束、极不稳定的贫困大军,在今天信息、交通、通信日益发达的社会中,他们眼中的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政治不平等、利益不均衡、发展机遇不公平,生存环境反差很大的失衡的社会。”

    “可以预言,从明年起,中国的农村改革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但是,海内外诸多农业及农村问题专家普遍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基层政权制度方面切入,否则将会耗费巨大的资源且效果未必很好。”(江濡山2002)

    要清除林纸一体化的制度性障碍,专家们提到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1)山地产权的永久性与流转问题——解决小块土地承包与规模经营的矛盾。

    (2)户籍制度问题——山区极少乡镇企业,可加速农民进城,农民增收并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3)乡村政权制度和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不可分的。

    当然,大大减轻山区的税费也是很重要的。以目前200万吨木浆900)5立方米造纸用材为例,如果税费全免才约20亿元,即使将来发展到1000万吨木浆45007Y立方米木材也不过100亿元。这是我们应该付给农民的“发展债”,因为“经济发展固然是硬道理,社会公正也是硬道理。”(胡鞍钢2002)

    这些重大问题的改革,既是当务之急(因为城乡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山区发展缓慢),又是局部性的突破,不失稳定。

    总之,今天我们只有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林纸一体化,才能有实质性的大突破,大发展。让我们在新世纪从这里开始,与时俱进!
(在“中国林纸一化投资与发展论坛”讲话的修改稿)


相关报道:
林纸一体化与投资多元化
中国林纸一体化投资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推进林纸一体化 加速纸业发展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进军林纸一体化产业
林纸一体化发展论坛召开 二十年内过渡到木浆为主
 
用户注册 | 站点导航 | 关于我们 | 为您服务 | Email我们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景华纸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