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份开始,江苏的读者多了一种读报方式的选择:9月1日,扬子晚报手机版在移动和联通两个平台同时正式开通。手机报纸在江苏省诞生了。从这一天起,江苏省内开通GPRS功能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联通CDMA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订制和阅读扬子晚报当天的新闻了。新闻开始以报纸的方式登陆手机,读者随身带了手机,就等于随身带了份扬子晚报,读报越来越方便了。
何为手机版报纸?
在手机上读新闻其实已不新鲜,新浪、搜狐等网站早已开通了发送短信新闻业务,手机用户每月花几元或十几元便可以向网站订阅各种服务的短信内容,包括新闻、娱乐、笑话、彩信、天气预报等。用户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收到网站发送的短信,短信简短凝练,每条不超过六七十字,一般以文字为主。想看图片新闻,手机就需要具备彩屏功能并开通GPRS功能或者是CDMA手机,这样可另外订制彩信。2001年7月,扬子晚报网站率先在全国新闻媒体中开通手机短信业务“扬子随身看”,其信息内容由扬子晚报资深编辑负责编辑,并经过扬子晚报值班室编委审核后发布。2002年9月、11月,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分别派专人到扬子晚报网站,对其短信发布流程、编辑方式、审批权限等方面做了调研,对“扬子随身看”的运作模式给予了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上世纪90年代刚刚发展起来一种新兴通信技术———WAP技术走入报人的视野。WAP技术使用和因特网相同的XML中的一种语言(WML语言)和规范,可实现因特网的部分功能,是移动的因特网。于是,扬子晚报手机版在WAP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
手机版报纸与短信有何不同?
手机版扬子晚报和传统媒体与短信新闻都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传统媒体,手机版扬子晚报的新闻时效性更强,大部分新闻都能在报纸出版之前看到;方便性自然不用再多说,小小的手机容纳一份丰富的晚报,无论是等车还是休息的时候,都可以随时阅读。比起短信,手机版的内容更加丰富,图文并茂。理论上,手机版没有字数的限制,不再像短信一样限定在70字以内,只不过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编辑们要将新闻精编之后再发送给用户。手机版晚报不占用手机的存贮量,像电脑一样只是一种虚拟存贮状态,手机版的扬子晚报几乎等于无线上网浏览新闻了。记者采访了扬子晚报网络部主任张东风,他介绍说:目前手机版的扬子晚报还只限于江苏省的手机用户,这是由扬子晚报网站的合作方———江苏移动和江苏联通的服务范围决定的,如果顺利,移动和联通在年底可能搭建起全国或全世界的网络平台,那么全国乃至全球的用户都可以订阅扬子晚报的手机版了。订阅扬子晚报手机版的费用约为每月3至5元,现在的手机版不含广告,虽然现在的内容里含有招聘服务信息,但不收费。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后的手机版可能推出一部分广告,但这要根据用户的支付能力而定。从9月1日开通以来,扬子晚报手机版的用户量以每天几百人的速度上升。张东风预计:手机的使用寿命平均在两年左右,随着手机款式和功能的更新换代,手机版扬子晚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至两年内,短信订阅用户量可能会萎缩,而半年至1年的时间内,手机版订阅量和短信订阅量可能会持平,而1年半或两年以后,手机版的用户应该会超过短信用户量。
报纸发行量是否会受到冲击?
在扬子晚报网站2001年刚推出短信新闻业务之时,就有人提出疑问:短信会使人们提前看到纸质晚报上的内容,这会不会对报纸的发行量造成冲击?而实践证明,扬子晚报的发行量不仅没降低,反而从2001年的150万份增长到了2002年的180万份。
所以当记者提出“手机版的推出会不会影响纸质晚报的发行量”时,张主任毫不迟疑地回答:“绝对不会!相反,它们会相互促进,都会发展得很繁荣。因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读报仍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当地读者对扬子晚报的喜爱和依赖也已经形成。手机版的扬子晚报恰恰针对的是那些流动性强、没有时间买报读报的群体,这在无形中反而增加了报纸的读者量,而且也会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张主任的观点和看法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同。
纵观媒体技术发展的历史,从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的发展,每一种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都不可避免地对旧有的产生影响和冲击,但是都没能使旧的传播形式消亡,反而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传播现状。扬子晚报推出手机版,也是一次向新兴媒体传播技术的挺进,它的出现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据了解,在扬子晚报推出手机版前后,有另外两三家报纸媒体也开通了手机报纸的服务,这可称得上是“必然的巧合”。虽然这项技术和这种传播方式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但业内人士看好它的发展前景。
在一种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出现的时候,人们所考虑的应该是敢于迎上前去。技术,归根到底只是技术,先进的技术优势只为媒体更好地服务,提高传播速度,增强贴近性和传播效果。任何时候都只有把内容尽量做上去,才会使媒体不断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