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2月30日讯(记者 刘爱民 胡宇芬)5万多亩的龙须草,翠绿了湘西自治州和衡阳等地的荒山坡地,同时,龙须草生物制浆技术在湖南西渡造纸厂进行的工业化试验也取得成功,仅此两项试验,就累计新增种植和加工产值1.3亿元。这就意味着大种龙须草不仅能治理河山,而且这种被驯化的野草和一种被精选的微生物,还将引发造纸工业向可循环的生态产业转型。在今天召开的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龙须草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这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龙须草是喜温喜光的山地野生植物,因形似龙须而得名,在保持水土、充当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开发价值。特别是用作造纸原料,其纤维含量和品质优于湿地松、杨树等木材,且种植当年即能收获,可连续收获30年。而我国由于森林资源不足,木浆长期依赖进口。
为了让龙须草由自生自灭变成速生丰产,同时将沿用近2000年严重污染水资源的化学制浆法改为生物制浆法,湖南农业大学邹冬生教授和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8年艰苦攻关,终于探索出一条以龙须草人工栽培为核心的“短、平、快”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新方法,并创建了龙须草人工栽培速生丰产的技术体系,而且首次在世界上成功研制出高效节能型龙须草生物预处理制浆技术,显著降低了能耗、环境治理等综合成本。
据此,专家们肯定,该项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