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故道西华县,马腾肖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不仅因为他是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市个协副会长,更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为环保工作所做的不懈努力。从1999年开始至今,“为了让河里的水能浇地,让沿河村庄的农民少得病”,马腾肖自费沿颍河、贾鲁河调查污染源,行程1万多公里,掌握了大量原始资料,并多次上书省人大、省环保局,呼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在他的奔走呼告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两条河流的水质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8年环保征程,这位52岁的回族汉子双鬓已飞雪,从下面这组数字可以看出,马腾肖为环保事业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心血。
购买2辆摩托车
刚开始,马腾肖坐公共汽车在沿河的城市下车,再乘三轮摩托车查找排污口,离河近的就徒步。有时为了查找一个污染源,他要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还要走访当地群众,一天下来常常累得精疲力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马腾肖花了一万多元,买来一辆铃木摩托车,以后外出考察,他就骑着摩托车沿着河堤走。这辆摩托车大大提高了马腾肖的工作效率,他得意地说:“很多污染源在荒郊野外,汽车根本开不过去,我的摩托车正对路。”
2004年,马腾肖的“铃木”经过7年骑行,完成使命光荣“退役”。马腾肖又花6000元钱,买来一辆二手本田摩托。不过现在这辆摩托也是一身老态,估计没有多少余热可发挥。
途中3次遇险
2004年4月,马腾肖调查颍河污染源回来,骑摩托车走到西华县奉母镇玉皇庙村河堤时,天下着小雨,路面湿滑,由于连日奔波劳累,一走神,摩托车失去控制,冲下河堤,把他摔出十几米远,当场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奉母镇卫生院的病床上。原来是当地群众发现了他,把他送到卫生院抢救。2006年春节前,马腾肖为准确掌握贾鲁河枯水期水质变化情况,开始为期半个月的调查。在贾鲁河扶沟古城节制闸附近取水样时,他赤脚跳进冰冷的河水里,不料脚被一块碎玻璃割破,又被淤泥吸住,一使劲整个人倒在水中,衣服湿透,冻得他浑身发抖。这次意外使马腾肖大病了一场,一连在病床上躺了十多天,年也没过好。身体还没好利索,马腾肖又同县环保局的技术人员沿颍河暗访排污企业,一出去又是一周。在回家的路上,由于天黑没看清道,马腾肖掉进没有井盖的窨井里,幸好井不深,但他的膝盖骨折,又在病床上躺了好长时间。
采集1600份污水样品
采集水样并非一蹴而就,很多时候颇费周折。由于近年来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企业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排污,手法变得越来越隐蔽,其最常见的招式是偷设暗沟、白天不排晚上偷排、排污口多点分布等。在与违法排污企业的斗智中,马腾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2004年,他在许昌调查污染源时,发现一家企业的排污口设在远离工厂几公里的野外小溪边,白天不排污,晚上偷偷排。马腾肖就在排污口附近的村庄住下,晚上,他打着手电来到小溪边,污水正哗哗地从一个排污口流出,他顺利取走水样。还有一家企业把排污口设到河底,从外面根本看不到排污口,但还是被马腾肖识破。
受到违法排污企业的威胁是家常便饭。2005年8月,还是在许昌,马腾肖发现一家造纸企业违法偷排废水,当他来到排污口提取水样时,厂里派来的两个监视他的年轻人一把夺过采样瓶子,扔进河里。其中一人恶狠狠地说:“再来就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马腾肖没有被吓倒,当天他住在纸厂附近的群众家里,夜里到排污口取到了纸厂外排废水的样品。
1600份水样得来殊为不易,这是马腾肖8年来行程1万多公里,暗访300多家企业,走访1000多人次群众得来的,这些水样对打击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费查污至少花费3万
马腾肖搞环保是单枪匹马,费用自理。8年来花了多少钱,他没有仔细计算过,只知道平日做饲料生意挣了钱,就抽出一部分当环保费用。记者帮他算了一笔账,8年来他出远门考察至少有10次,一次就得十天半月,费用上千元,县内调查更是不可计数;买了两辆摩托车,还有照相机、胶卷、地图、记录本、编码纸签等。略略一算,3万元花销只多不少。如果算上三次受伤的医药费呢?算上耽误生意少赚的钱呢?这是一笔很难算清的账。
对环保事业慷慨,对自己却很苛刻。每次上路,他就买一大兜烧饼,几瓶矿泉水,饿了啃烧饼,渴了喝口水,水喝完了,瓶子正好用来取水样,晚上只住最便宜的农村干店。不过有时他也会“改善生活”,环保途中,许多人把他当恩人看待,给他敬烟送水,留他吃饭住宿。这让马腾肖很感动,也是他一直把环保事业做下去的动力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腾肖撰写的几十份关于保护环境的材料得到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省人大会同省环保局主要领导到颍河西华段视察,并要求当地政府重视颍河的污染治理。紧接着,省环保局在颍河、贾鲁河西华段投资上百万元建起两座水质自动监测站,随时关注颍河、贾鲁河水质的变化。但是,马腾肖认为自己的使命远没有结束,通过近几年的调查,他发现许昌、漯河的一些企业不怎么排污了,但有些县市违法排污依然严重,颍河、贾鲁河的水质随时都有可能反弹。他手里有一份“黑名单”,等汛期过后,他要再一次上路,确定污染源位置,采集水样。“河水不清,我这一辈子就不会停下来!”马腾肖坚定地说。(晚报记者 徐启峰朱海龙 通讯员姚传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