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http://www.paper.com.cn  2007-08-31 中华工商时报

  众所周知,造纸工业是一个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资源密集型产业。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提到造纸企业,浮现在国民脑海中的是刺鼻的气味、翻腾的污水和秃兀的青山。要改变造纸工业在国民心中的传统印象,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的确,传统造纸工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让人沉重,发人深省,如果不改变传统造纸工业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方式,我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这一产业的后续发展,曾让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造纸业也势必没落为夕阳产业,而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将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十五”之初开始,泰格林纸集团已经深刻意识到:造纸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达到产业与环境、社会的和谐。
  在泰格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理念,倡导“循环经济,绿色制造”。我们坚持走“林纸结合,和谐发展”之路,致力于大规模植树造林,实现单纯消耗绿色资源向生产绿色资源的根本转变,还大自然一片青山;致力于加强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实现达标排放,还大自然一片蓝天、一湖碧水;致力于将泰格林纸集团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通过自身示范彻底改变过去人们心目中造纸业就是环境污染代名词的负面形象。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也是我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在中国,造纸产业和很多制造业一样,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问题。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纸业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二大生产国,但中国纸和纸板人均消费量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造纸产业还需要大发展。然而资源问题,特别是造纸的原材料问题仍是困扰着中国造纸产业大发展的瓶颈。我们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原料的进口依赖度太高对民族制造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造纸产业主要还得立足自身来解决原料问题。除了建立中国国内废纸回收体制和网络外,我们应大力发展纸材林基地。从过去的实践看,如果仅仅依靠木材的自然产出,可以肯定地说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将危及中国的生态稳定与平衡,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就是大量砍伐森林资源的恶果。

  我们一直认为,企业也是社会的公民,公民就应该保持起码的社会良知,承担社会责任。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如果企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是对立,那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做企业的价值和企业存在的意义。

  也就是在1998年,我们开始思索中国造纸工业的前途和命运问题。2000年,我们提出了“结合洞庭湖综合治理,拓展林纸发展空间”的战略,将企业的第一车间建立在山头和滩地,在源头上营造资源,在造林和造纸上,由原来的“只砍不栽”彻底地转变成“边育林边造纸”。

  这几年,我们大规模建设造纸工业原料林,目前泰格林纸集团已经拥有自营林基地200万亩,加上定单林、股份合作造林等,可控林业面积超过500万亩,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林业科研所,杨树品种基因库以及一万余亩苗圃,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纸材林基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以林促纸,以纸兴林,林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造纸先造林”已经成为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政府和所有负责任的大型造纸企业的共识。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国内同行和泰格一起,都在谋求“林纸一体化”发展,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国家发改委也制订了国家“林纸一体”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可以说是中国造纸产业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更是中国生态之福,中国百姓之福。

 但是解决了资源问题并不代表已经解决了中国造纸产业几十年来所积累的一切问题。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治污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治理污染需要巨大的投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西方工业国家走过的道路证明,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代价更昂贵,甚至对生态造成的伤害难以愈合。然而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和很多企业仍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污染要不要治理,怎么治理,考验的是企业的社会良知与公德,考验的是我们发展企业的智慧。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小,装备落后,对环保的认识水平低,对中国生态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造纸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污染。造纸需要大量消耗水资源,而且造纸过程需要添加化学品,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放,造成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泰格林纸集团的生产基地,分布在湖南省岳阳、益阳、永州、怀化、常德5个地市,与洞庭湖、长江以及湖南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水都息息相关,泰格人对水的态度可以说关系着湖南几千万人民以及长江下游人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在这里,我再次负责任地向大家报告:泰格决不会做污染洞庭湖、污染长江的事。这也是我在全国人代会上对总理、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了解决造纸污染问题,泰格5年投入4个亿,开展了大量的治理工作,改变了传统观念,将处理污染的费用变为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投资,一改被动为主动,不但控制了污染,而且形成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效益增长点,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比如在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上,我们采取节水、治水、循环水措施并举,取得了浆纸产量大幅增加,工业新鲜水用量下降的巨大成效,其中岳阳生产区从1999年产能7万吨,用水量11万立方米/天,发展到现在产能42万吨,用水量7万立方米/天。我们通过节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全部用来投入治理水污染,使得我们所有子公司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比如我们投资2.2亿元对纸机白水系统进行了治理,白水通过车间内部回收处理后,纤维流失大量降低,污染物被大量去除,试验结果表明SS平均去除率达98%以上,白水回用率达80%。

  我们坚持精益生产和清洁生产。“十五”期间,泰格产能增加了10倍,这些新增的产能全部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绝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完全体现了资源节约理念。特别是我们在杨木化机浆工艺技术的探索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相比传统的化学制浆工艺,我们的APM P和PRC-APM P制浆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负荷低70%-80%,水耗要低80%-90%,木材消耗要低50%。当前,我们已经开工的怀化40万吨木浆项目也都是引进安德里兹公司最先进的制浆技术,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理念,污染负荷低于欧盟的控制标准。

  我们对末端实施治理和回收再利用并重,实现资源的终极利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前为了处理制浆造纸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垃圾和副产品,每年都要花费千万元。近年来,我们改变了传统观念,将处理费用变为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投资,一改被动为主动,形成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化废为宝,将热电所产生的废弃物粉煤灰配制成水泥,既解决了污染,又获得了收益,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造纸黑液回收利用,回收的木质素经磺化改性生产生态有机复合肥和土壤改良剂,作为开发杨树专用复合肥等,用于“反哺林业”。这些环保措施使得资源既实现了循环利用,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我们通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从工艺流程、设备管理、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等全方位入手,进行技术革新,对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排污进行全程控制,形成了一条十分有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生动地阐释了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不仅是企业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对企业自身有益,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事业;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企业的负担,而要把它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效益增长点,环保产业同样可以做到高回报。

  企业的价值存在于社会。只有当企业真正牢记了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保有自己的社会良知,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发现并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泰格这几年为社会和生态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企业存在价值。“循环经济,绿色制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理念,融入了泰格的企业文化当中,成为泰格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一种职业道德标准,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环境保护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良知。环保不是振兴的后续产品,而是振兴的前提条件,不是发展的额外点缀,而是发展的基础平台。在此,泰格向社会郑重承诺: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脚踏实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持之以恒,倾情投入,尽企业所能地为环保事业、为造纸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呼吁业界同仁能够携起手来,不但以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而且以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企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用循环经济焊接造纸工业的未来。(作者:王祥 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副会长、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公司董事长)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纸印论坛 ·纸业 ·印刷 ·造纸 ·纸张 ·包装 ·出版 ·纸网 · ·景华 ·纸品 >> 更多
·云甸古法造纸
Copyright @ 2000-2007.Beijing IyoUyo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纸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联系电话:010-51660216 值班电话:010-51660219
传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