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拥有近200万公顷桉树速生丰产林,且每年仍以大约20万公顷的速度发展。其中大部分为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制浆造纸和人造板为目的营造的工业原料林。这一新兴的木质原材料生产方式(国外叫木材培育产业—ligniculture),由于其发展的迅猛和高效,引起了是否有损于环境的怀疑,为此,已多有科学工作者加以辨明。本文要说明的是,发展桉树人工林,除了具有常规的经济效益之外,其实还是一种高效的森林碳汇,大规模地发展桉树人工林,是吸收温室气体、抑制气候变化的有效举措。我们应当高度评价桉树林的这一功能。
一 美国Texarkana造纸厂碳汇率的先决条件
现在任何一种理性的社会生产,都要用环境效果评判。譬如,如果在总体上你的生产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多于排放,那就是理性的,否则,就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平衡,通常是出钱购买别人的碳汇,让别人用你的这些钱替你吸收排放的温室气体。这源于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生产的外部性正在被逐一内部化。那么,什么是外部性呢?举个例子来讲,你的企业的生产,虽然增加了个人财富,但同时却占用了公共环境资源(当然有的生产则是增加了环境资源)。过去,你对于这些公共环境的污染或消耗是不用付费的,当然,如果你改善了环境,也不会有人给你补偿。但我们的地球家园就是在这样一种破坏了无需赔偿、增加了无人补偿的机制下,在短短的三两百年间,就损毁了可持续性。现在,我们就正吞噬着自己酿成的环境苦果。外部性有经济外部性和不经济外部性,无论哪种外部性,过去都是处于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状态的,都是市场不管、政策不问的。这样的日子正在消失,对于社会生产的外部性的内部化,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正在转化为政策和市场。由此我们也应当以新的观念评判林业,包括桉树工业原料林的发展。可以说,如果从碳汇观点看,发展桉树林是一项极具公益的事业。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人研究了美国德克萨斯州Texarkana 造纸厂的碳汇率。所谓碳汇率,就是一个企业(或一项生产)的碳储存量与碳泄漏量之比,它反映一定年份中所涉生产企业的碳储存和碳泄漏情况。这个厂的规模很大,1998 年使用了130 万干吨的木材制造了55.6715 万干吨纸制品。造纸厂从德克萨斯等4 个州的75 个县获得原料。相关伐区1998 年固定了0.35 亿吨碳,其中采出的木材含有0.106 亿吨,每公顷原料林固定二氧化碳平均3.68 吨。
图1 1998 年Texarkana 造纸厂物流和能流的碳量(百万吨)
*包括了300 万吨碳的校正因子
图1描述了Texarkana工厂的各种碳汇流量。表1为Texarkana厂的估算结果。
当应用最保守假设时,计算结果是1.38的碳汇率,说明工厂所涉伐区内新增立木的含碳量大于森林经营、林产品加工、使用和处理所排放的总碳量。如果按最积极的假设,碳汇率则为3.0。但是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原料林必须有很高的生长率。这就是说,森林不良经营、灾难事件(如病虫害等)等会使得工厂的碳汇率小于1。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从森林培育到木材加工的整个链条看,要得到大于1.0 的碳汇率,就必须提高原料林的经营水平。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不被采伐,那么森林碳汇通常是积极的(除非老龄林),但如果我们要采伐利用,则必须尽可能提高森林生长量,问题是,我们的森林不可能不利用。
二 显要的桉树碳汇潜力
由我国执行的全世界“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第一个森林碳汇项目(广西珠江流域),就是采用了桉树作为造林树种之一。它包括巨尾桉造林500公顷,马尾松×桉树500公顷。澳大利亚太平洋电力公司1998年在该州种植了1,000公顷桉树,以取得4.5T/ha年的碳排放权。这样的例子不少。
以此推算,我国现有桉树人工林200 万公顷的年碳汇是900 万吨。刚果的桉树工业原料林生长量是35m3/公顷年,碳汇量是8 吨/公顷年,如果我国的桉树林达此水准,则年碳汇总量是1600 万吨。
有研究表明,我国1949-1998 年主要生态治理活动的吸收汇总量1.2261 亿吨碳,相当于平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245 万吨碳。根据"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项目(2000)估计,我国1990 年林业活动净吸收碳0.86 亿吨,相当于我国能源与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5%。
照此推算,上述200 万公顷桉树的每年900 万吨或者1600 万吨的桉树碳汇,相当于1949-1998 年我国50 年年均碳汇量的3.67-6.53 倍,相当于1990 年全国森林碳汇总量的10.46-18.6%,相当于仅桉树就吸收了全国能源和工业部门当年碳排放总量的2.79%。要知道,中国的森林总面积约为1.34 亿公顷。200 万公顷的桉树林,仅是其中的0.15%的面积。
《京都议定书》规定1990 年以后各国的植树造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并入排放减量值计算。《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森林资源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理论上已经成为一种可在国际间交易的商品。已知巴拉圭碳汇价格为0.14 美元/吨,哥斯达黎加为1.46 美元/吨,洪都拉斯约为3 美元/吨,俄罗斯约为3.75 美元/吨。欧洲国家一般为4-10 美元,也有100 美元的例子(瑞典)。我国官方没有规定碳汇价格,但专家多次讨论,认为10 美元比较合适。以此计算,理论上,我国200 万公顷桉树每年的碳汇总价值应当是在0.9-1.6亿美元之间。
上述数据仅是一个较随意的推断,真正科学的数据应当是经过严谨研究的。不过,由此粗略的推断也可以看出,桉树工业原料林,特别是那些经营好的原料林,应当是我国通过造林吸收二氧化碳(间接节能减排)的一个战略举措。如上所述,如果木材工业,特别是制浆造纸工业,采用产自于一般森林的木材原料,那么在一个森林经营与木材加工的完整链条上,林业很可能就成为净碳排放部门(就是森林吸收的碳,低于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以后排放的碳量),很可能是只有采用那些来自于高度集约经营的人工林,特别是桉树工业原料林的原材料,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碳汇机制。
这就是我们积极评价桉树的原因。(侯元兆)
作者简介:侯元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科技信息研究所副司级调研员。曾任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国家林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业情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原林业部科技情报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毕业于法国南锡林学院,师从著名国际桉树专家B.MARTIN研究桉树育种栽培和该校校长J.MILITON研究林业发展问题。回国后致力于国内的无性系林业发展,并与同事一起用12年的时间在海南省建立了国际著名的森林分类经营示范。曾考察过欧洲、南美、北美、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地方的林业发展。重点研究热带林业,著有《热带林学—基础知识与现代理念》等十多部著作。1999年提出了《中国南方现代林业产业带发展研究报告》,为国家决策部门采纳,成为制定中国“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