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嘉陵江畔最后的土纸村落
 
http://www.paper.com.cn  2011-04-13 兰州晨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传统造纸术已被现代工业造纸所取代。但在我省东南部的嘉陵江上游,西汉水南岸的康县北部大堡河一带,至今还延续和流传着传统的手工造纸术,康县大堡镇庄子村李家山社纸坊沟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

“纸坊村”留存的繁杂造纸工序

3月30日,记者和康县文联几个朋友去探访康县北部山区最后的土纸村落大堡河流域的大堡镇庄子村李家山社。

和记者同行的康县文联主席李永康就是在大堡河一带长大的,他对家乡的造纸历史与传承了解得很多,一路上,李永康对当地传统造纸术的精彩讲述,让记者对即将见到的李家山社纸坊沟更是充满了期待。

李家山社是大堡镇庄子村最大的自然村。半个小时的车程后,这个依半山腰而建的小村庄便呈现在了记者眼前:村子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落后与陈旧,灾后重建的新房与以前传统的青瓦房间隙交错,整个村子被袅袅炊烟和盛开的油菜花簇拥着,显得恬静整洁。

刚走到村口,便传来一阵“砰砰砰”的声响,“就是那里了,一定是有人在造纸。”李永康指了指方向便径直向前奔去。果然,村民李生武和李永珍正相互搭配用碓舂料(也称为砸穰)。见有陌生人到来,李永珍抬起了头,脚下依然有节奏地踩着碓。

李生武是庄子村村支书,也是李家山社的人,同时也是村里主要的造纸术传承人之一。1982年,22岁的李生武便继承了父辈的造纸技术,一做就是30年。李生武说,李家山社的造纸作坊是以家庭为单位,男女老少都参加。关于造纸技术的传承,李家山社也没有相关的可考资料,只是在父辈的口口相传中。

造纸工序复杂,在当地有“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的说法。李生武介绍说,造纸首先是制作纤维料,在这一阶段,先要在构树上砍枝条,枝条经过蒸、浸泡之后,进行剥皮;再将皮子进行淹、沤、榨、舂、洗等程序的处理才能成为料。纤维料制成后,便进行配方。将皮纤维料和草纤维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再经过筛选、打勾、洗涤制成混合纸浆,将混合的纸浆配水、加柏树叶子汁后,再经过捞纸、压榨、剪纸、晒干包装为成品。

传统技术造出优质土纸

为了让记者目睹造纸过程,李生武将记者等人专门带到了距村子半公里的纸坊沟,之所以称为纸坊沟,是因为这里是村民们集中造纸的地方。

略显狭窄的山沟口杂乱地排列着几十间纸坊,有的纸坊保护较为完整,依然在造纸,有的已经破旧不堪或已坍塌废弃。

村民李文美正在自家纸坊内捞纸。李文美用的“捞纸”工具是一件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帘子,只见他用捞纸帘在纸浆池中轻轻一荡,便将配好水的纸浆“捞”起来,帘子滤掉了水,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随后将捞纸帘提到池边的纸坯堆上一覆,浆膜便叠在原来的纸坯上,只见那几千张浆膜叠成的纸坯像堵墙似的,垂直整齐。

“每次捞三张纸浆膜,再经过后续工序,纸浆膜干了以后就是一张纸了”,李文美指着刚刚捞出的三张纸浆膜对记者说。

李生武解释说:“纸张的厚薄平整完全取决于"捞纸"师傅的功夫,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纸坯经过绞机压榨挤掉水分,再让其风干,然后又进入另一道关键工序松纸,松纸即是把本来粘连在一起的纸坯分页。

李家山社村民所造的土纸依据造纸工艺之粗细,原料之优劣,分为经板、改良、四才、二连等四种,有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整齐洁净的特点。李生武当着记者的面点燃了一张土纸,土纸燃烧时的烟雾很少,燃烧完的灰烬也很少。

历史悠久产品行销省内外

关于李家山社的造纸术传入有这样一个说法:明朝末年,由于当地发生饥荒,一些生意人从陕西引进了造纸术,当地群众通过造纸度过了饥荒,后来当地很多人都因此而积攒了钱财买了土地,生活也富裕了起来。直至上世纪80年代,造纸一直是李家山社村民家庭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康县文化部门考证,1919年至1923年在该县巩集、大堡、寺台、云台、大南峪、贾安等乡镇,共有纸农6000余户,年造纸2.5万担。1958年前后,由于全社会破除迷信,主要用作祭奠的土纸被迫停产。直至1979年,私营造纸业再次在当地兴起。

在李生武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是李家山社造纸较为辉煌的时代,全村40多户家家在造纸,没有人出去打工。那个时候每户村民平均一天能做2000张纸,每天有超过10元的收入。李生武说,因为造纸,在当时,李家山社村民的生活条件明显优于别的村落,家家都买了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在当时,这些可是比较时尚和超前的消费。

据康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刘正义介绍,上世纪80年代,康县曾创下年销售造纸2.5万担的纪录,产品销往陇西、陇东、兰州、西宁等地。

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来,由于土法造纸技术难度大,工艺周期长,加之捞纸、烘纸又非常辛苦和麻烦,年轻人多不愿意学,所以,掌握这项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多种现代化机械和化工产品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用料,使最具特色的传统造纸业难以为继。另外,工业纸价格低廉,给传统造纸业造成了极大压力,加之经营不善,不少纸农便停产外出打工。李家山社手工造纸户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大幅减少,目前常年专门造纸人家已不足10户,而仍在坚持生产的部分纸农也已步履艰难,经济收入逐年下降,传统造纸技术面临濒危状况。

为了加强传统技术的保护力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康县各级政府对土法造纸从成本费用、植物原料采集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扶持,并进行了收集、整理、建档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目前,包括李家山社在内的康县北部传统造纸文化已得到康县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李家山社传统造纸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康县文化部门正积极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祖祖辈辈干了几百年的产业,我们不想放弃。”作为传统造纸术的传承人之一的李生武正在试图改变思路,想扩展土纸纸张的大小而改换其用途,将土纸改为质量较高的书画纸,不再简单用来祭祀焚烧。

或许,我们无法阻挡现代工业造纸技术最终取代这种原始的造纸技艺,只是,在都市的高楼和繁华呆得太久的时候,遇到如此原始的造纸场景,却能在内心深处留住一种刻骨铭心的震撼。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