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周至再现古法造纸 "逆工业化"存在仍有生存焦虑
 
http://www.paper.com.cn  2011-08-26 西部网



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参观考察“蔡侯纸坊”

起良村古法麻纸地契

在随随便便就能买到一大包纸的时代,在用笔越来越少,提笔忘字越来越常见的时代,还有人愿意去买一张售价3块钱而且并不光滑平整的纸么?而那些造纸的人,为每一张纸都要实实在在完成72个工序。这种“逆工业化”的存在宣扬着很“有机”很“乐活”的古趣的同时,依然无法避免现代人必须面对的生存焦虑。

走进周至县九峰乡起良村,扑面而来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虽是炎夏,但终南山脚下的村落仍比城市低几度,身处其中倍感舒适。离村子不远就有一个峪口,水流湍急,清澈见底。时间在这里一下子变得缓慢。

就在这个安静的小村子里,却至今还流传保存着古老的传统造纸工艺,多名民间老艺人不仅能向人们展示古老的蔡伦造纸工艺流程,还能原汁原味地造出纯楮穰皮的优质麻纸。

据明代周至县志记载,起良村90%的家庭都有造纸作坊,村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忙于造纸,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都用造出的麻纸跟商贩交换。时至今日,在起良村,许多宅院门前仍保留着一些过去造纸作坊使用的纸涵石,石头上日积月累留下的造纸印迹清晰可见。

而现在,起良村里仍在采用古法造纸的只有“蔡侯纸坊”,这个纸坊,是村里的退休教师刘晓东一手促成的。他说,恢复起良村世代沿用的古法造纸,也是为了保护并传承村中即将失传的古老手工造纸工艺,将起良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发扬光大。
千年古法造纸重起炉灶

从采集原料,到浸泡、切割、晾晒,造出一张纸过程需要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作业,完全按照古法操作。薄薄的一张纸,却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做好的纸是正方形,并不算大,分量很轻富有韧性。纸的颜色从微黄到乳白都有,据刘晓东介绍,若是在晾晒纸张的过程中阳光充分,纸张就会变得洁白,反之则发黄。从一张纸的颜色,就能看出造纸当天的天气情况。

目前“蔡侯纸坊”每天能造纸两三百张,除了赠送,便是一些书画家的订购,作为销售的部分极少。古法造出来的纸,吸墨却不褪色,写字画画不洇,能保存百年依然如初,因此极受书画家欢迎。刘晓东拿出他收藏的一张清光绪年间的地契,便是用起良村所造麻纸写成,除了有点折痕,墨色、印章都光艳如新。

随着工业化造纸业的发展,印刷业的繁荣,起良村的手工纸越来越没有市场,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停产。在这之前,村里造出的纸一部分被秦腔团订购,秦腔演员用这样的麻纸卸妆,卸的干净皮肤也不会过敏。还有一部分被医院订购,吸水性强,柔韧不掉渣。再有一小部分用于熟食包装,在三伏天也不会发霉变味儿;或者酒厂用于糊酒缸,酒的味道会更好……这些现在看来很“有机”很“乐活”的生活趣味,最终没能扛得住时代的进程。

直到2008年奥运会,看到开幕式上演绎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刘晓东心中颇有感触。在他的极力促成下,经过两年多的纷繁复杂的筹备,2010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蔡侯纸坊”用古法造出了第一张麻纸。目前,起良村会古法造纸的老艺人仅有十多人。
千年古法造纸重起炉灶

从采集原料,到浸泡、切割、晾晒,造出一张纸过程需要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作业,完全按照古法操作。薄薄的一张纸,却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做好的纸是正方形,并不算大,分量很轻富有韧性。纸的颜色从微黄到乳白都有,据刘晓东介绍,若是在晾晒纸张的过程中阳光充分,纸张就会变得洁白,反之则发黄。从一张纸的颜色,就能看出造纸当天的天气情况。

目前“蔡侯纸坊”每天能造纸两三百张,除了赠送,便是一些书画家的订购,作为销售的部分极少。古法造出来的纸,吸墨却不褪色,写字画画不洇,能保存百年依然如初,因此极受书画家欢迎。刘晓东拿出他收藏的一张清光绪年间的地契,便是用起良村所造麻纸写成,除了有点折痕,墨色、印章都光艳如新。

随着工业化造纸业的发展,印刷业的繁荣,起良村的手工纸越来越没有市场,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停产。在这之前,村里造出的纸一部分被秦腔团订购,秦腔演员用这样的麻纸卸妆,卸的干净皮肤也不会过敏。还有一部分被医院订购,吸水性强,柔韧不掉渣。再有一小部分用于熟食包装,在三伏天也不会发霉变味儿;或者酒厂用于糊酒缸,酒的味道会更好……这些现在看来很“有机”很“乐活”的生活趣味,最终没能扛得住时代的进程。

直到2008年奥运会,看到开幕式上演绎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刘晓东心中颇有感触。在他的极力促成下,经过两年多的纷繁复杂的筹备,2010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蔡侯纸坊”用古法造出了第一张麻纸。目前,起良村会古法造纸的老艺人仅有十多人。
求关注 求保护 求发展

在刘晓东及热心人士的努力与多方奔走下,起良蔡侯古法造纸已经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积极申办国家级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来到起良村的当天,恰好遇到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也来考察“蔡侯纸坊”,刘晓东详细地介绍了纸坊的各种情况。从其流利程度来看,这些话他已经讲了无数次,但仍能听得出他对这一面临失传的手艺所有的担心。

刘晓东的房间里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他经常上网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开发的案例,并加以学习。他对起良村古法造纸入选陕西非遗后的发展,还有很多的想法。为此他曾写了一份长达十一页标题为“用良知说话、为民众代言:关于周至县起良蔡侯纸坊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思考和建议”,落款是“一个退休教师匠的心愿”。

刘晓东目前最看好的是“旅游文化产业”。“将起良蔡侯纸坊打造成一个旅游项目,结合参观、手工、农家乐等一系列活动,由造纸带动其他,村里人人都能参与进来。”为此他还考察了交通状况和周边可能的配套景点。刘晓东的家人私下抱怨他不懂得变通。曾有人上门来谈长期供销合作,却因为对方要先拿走纸品等销售完再付钱而被刘晓东拒绝。他认为这是不守规矩,他的家人认为,“他的思想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起良村蔡侯纸坊目前基本每天都在用流传了千年的古方造纸,有时候会接待一些学生,这里已经是西安体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西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也组织学生来参观实践。经过媒体报道后,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还来过一些香港学生参观。“我们目前缺停车场,纸坊也小了一些,学生娃一多,就站不下了。吃饭也是问题,还需要几个专业点的讲解员……”刘晓东又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后记

社会进步的太快。科技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花样推出,与此同时,每天也有传统在消逝。仅陕西来说,如手工泥哨、曲子坐唱、李氏木刻等已经面临无人继承,即将失传的局面,其中不乏已经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手工业需要学习很长时间,学习过程枯燥,年轻人不愿吃苦;二是经济效益太低,无法吸引年轻人。

“此生若不逢离乱,哪得天涯饱看山。”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耐住寂寞,将这些濒临失传的手工业完好地保存继承,不仅是刘晓东、起良村要思考的,也是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