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陕西古法造纸三代传人的喜忧
 
http://www.paper.com.cn  2012-05-21 中新社

  “现在村里只有我一家造纸专业户了,不坚持做下去,这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很快就会消失。”张逢学言语间透着无奈。这位70岁的老人家是陕西北张村古法造纸术为数不多的坚守者,也是当地公认造纸手艺最高的纸匠。

  北张村位于关中平原,南接秦岭,毗邻沣河。传承千年的古造纸术,面对工业化冲击,开始由“技术”变身“艺术”,以张逢学为代表的造纸艺人通过祖孙三代的传递与努力,完整演绎古人造纸场景,力图延续这古老的技艺。

  20日,记者走进了北张村。房顶上、墙壁上贴晒的湿纸是其最独特的风景,而张逢学的家庭作坊中,古朴的木质工具、装纸浆的石槽、盛穰的石臼,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张逢学唯一的儿子张建昌,正站在石槽边齐腰深的坑里,用竹帘不断从纸浆槽中“捞”出白色的湿纸,垒成堆压出水分后,搬到墙根,贴上去晾干。

  他说,北张村一带的造纸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唐朝时京畿地区的大量需求,使得这里的造纸技艺得到鼎盛发展,并远销朝鲜、日本等国家,历经千年而不衰。

  古法造纸,每张纸严格按照古法制作,以当地树皮为原料,从打帘子、蒸构树瓤、做纸浆到捞纸、晒纸等,要完成72道工序。

  因沿用古人造纸的技术,其纸依旧存有古代纸张的模样,光泽度较低,表面有明显的纹路,裁出的四边尽是毛茸茸的棉絮,韧性极强,散发着悠悠古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文化传人,张逢学告诉记者,古法造纸用途广泛,麻纸三伏天包熟肉,不发霉变味儿;演员卸妆时用麻纸,皮肤不过敏;酒厂糊酒海,酒味更香醇;纸质光滑并富有韧性,写字绘画时不洇,吸墨不褪色,传承千百年依然如初。许多老一辈的书画家都来此大量定制。

  让一辈子造纸的老人自豪的是,2002年,他受美国国家博物馆邀请,参加了在华盛顿举办的第36届史密棱民俗生活艺术节,向来自53个国家的游客表演了北张村的中华传统古造纸技术。2009年,他和儿子前往台湾参加海峡文化交流活动,所携4700张纸受到台湾书画家青睐,销售一空。

  但在村里许多年轻人看来,古法造纸既苦又累,利润微薄,大都放弃学习这一传统手工艺。张建昌透露,该村原来有30余户人家从事古法造纸,而现今只剩一户“独苗”。北张村随处可见一些被丢弃的石碾、石臼。

  张建昌说,蔡伦是古法造纸的鼻祖,逢年过节,村里还会通过“跑竹马”、“斗牛虎”、“抡火球”、“罚马角”、“接纸送纸”等形式来纪念蔡伦,古趣盎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北张村建“天下第一纸展览馆”,弘扬保护北张村纸文化,成为一个纸文化旅游景点。

  与他的乐观不同,同样是造纸传人的张刚显得有点迷茫。“纯手工技术含量低,这个行业提升空间很有限。”大学毕业后,他很想去欧洲留学,学习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