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晨鸣纸业:造纸实现“精细化”
 
http://www.paper.com.cn  2012-08-30 纸业网

  实施MES可以将损耗减少到最低每卷纸节约1公分每年就可为公司实现利润1000万元。

  从山东潍坊市区驱车1个小时左右,便到达了位于寿光的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晨鸣纸业”)。看到崭新的、气势恢宏的办公大楼和一个个设备先进的生产厂房,你很难将这个目前在全国拥有10多家生产子公司、总资产达到500多亿元、年纸品生产能力突破600万吨的全国纸业龙头企业与当初年生产能力只有0.6万吨的寿光造纸厂联系起来。2011年,晨鸣纸业年销售额约400亿元,实现利润20多亿元,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连续16年保持全国同行业首位。

  谈到晨鸣纸业如今的成就,晨鸣纸业信息部主任仲济龙对《中国电子报》记者感慨到,从1987年晨鸣纸业踏上改革的征程开始就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从实施ERP到依靠MES实现生产精细化管理,晨鸣纸业利用IT系统建立了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信息化的两架“马车”

  依靠ERP和MES这两架“马车”,晨鸣纸业实现了管理上的新跨越。

  晨鸣纸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寿光造纸厂,在最初的 30年间,寿光造纸厂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直到1987年领导班子调整,才让这个濒临倒闭的小厂焕发了生机。在此后的20几年间,晨鸣纸业规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膨胀。但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管理模式与快速膨胀企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为此,从2004年开始,晨鸣纸业先后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和MES(制造执行系统)两大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据仲济龙介绍,晨鸣纸业ERP采用了SAPR3系统,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涵盖了财务、采购、销售、物流及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不但优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了产销分离,使集团10多家销售分公司、生产管理区及基地的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但与此同时,SAP在生产控制方面与造纸业却很难协调。“造纸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生产前端原料控制为离散型,生产过程中纸机是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为流程型,生产后端的纸卷分切、后加工处理、入库、仓储管理及发运又是离散型。对于这种离散、流程混合的行业,很多软件不能很好地支撑。”仲济龙表示。

  为了实现打造数字化、透明化工厂的目标,并对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晨鸣纸业在新的生产线上均配备了MES系统,并着手对旧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尽管每条线的投资成本都在700~800万元之间,但正是这一举措,使晨鸣纸业的排产和分切流程有了质的提升。据仲济龙介绍,最初排产计划都是车间主任或副主任用纸笔算出来的,1千吨纸需要耗时3小时,在配备MES之后,只需要2秒钟就能完成。MES不但节省了人力,带来了效益的提升,还大大降低了这类稀缺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对纸张规格的需求,企业需要对纸品进行分切,MES可以通过精密算法进行排列组合,将损耗减少到最低。“毕竟,每卷纸节约1公分,每年就可为公司实现利润1000万元。”仲济龙说。

  正是依靠ERP和MES这两架“马车”,晨鸣纸业实现了管理上的新跨越,生产过程中的一等品率、产销率、产量、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纸业”

  通过信息化装备,晨鸣纸业实现了排放过程的24小时监测。

  节能减排一直是造纸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晨鸣纸业从创业之初,就始终坚持“规模膨胀,环保先行”的指导思想,目前已累计投资20多亿元,进行不间断的污染治理技术改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0年以前,我国造纸行业的主要原料是草浆,即小麦秸秆,生产过程需要经历蒸煮等复杂工序,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工艺的提高,以晨鸣纸业为代表的国内造纸企业纷纷从国外进口大型高速纸机并大力发展机械浆,因此污染已大大降低。

  而晨鸣纸业MES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施也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据仲济龙介绍,MES排产计划包括原材料控制、水电气及人员配备等,能够从源头实施精确控制。此外,MES加强了车间现场的生产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使每条生产线的用煤、用电、用水情况均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装备,晨鸣纸业实现了排放过程的24小时监测。通过当地环保局,还可以随时获得排放数据,一旦发现指标异常,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不仅如此,晨鸣纸业还充分利用废浆、废气等生产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据了解,目前晨鸣纸业的业务范围已涉及木地板、热电、水泥等多个行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多元扩张的新路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晨鸣纸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但仲济龙也坦言,由于造纸行业的特殊性,晨鸣纸业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逐步加以完善。

  “但在这一过程中,人才稀缺是最大的阻碍因素。”仲济龙说。在他看来,既懂IT,又懂造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哪怕只有2、3个,也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人才稀缺也正是目前造纸行业两化融合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声明:本文为企业稿件,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纸业网,并署作者名字。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