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夹江造纸:“蜀纸之乡”的文化传承
 
http://www.paper.com.cn  2013-03-25 乐山日报

  “功垂千古”、“作范后昆”、“古泾流风”、“蔡伦纪念馆”,春暖花开的3月,位于夹江千佛岩景区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4个展厅热闹非凡,趁着踏青春游,许多游客来到博物馆一睹夹江造纸的神奇。

  “一张纸,百道工,沤、蒸、臼、操各不同,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制作方法,可制造出各式各样不同用途,不同质量的纸张。”在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陈列的实物模具、挂图,生动展示了夹江纸从原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2006年5月,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性荣登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后顺利上榜全国“非遗”的夹江年画一起,成为夹江传统民间文化的“并蒂花”。它们用饱含清香的纸张,传递出夹江文化的原生态之魅。

  砍竹水浸、槌打浆灰、二蒸煮熟、浸洗发酵、捣料漂白、抄纸脱水、焙纸切割……在夹江金华、石堰等村,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工艺正在这里天天上演。在夹江那些造纸槽户人家的院坝里,竹子青青,蒸汽蔓延,槽户们在一道道复杂的工序里,延续着先民们的光荣和梦想。

  据史料载,夹江手工造纸起源于唐代,其技术源流甚至可追溯到两晋时期。以完全的古法手工舀纸术生产,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道环节、72道工序,与明代《天工开物·杀青》所记载的生产工序完全相合,这种技艺凝结了古代中国人民伟大的科学智慧,具有鲜明的民间特性和地域特征。早在唐宋年间,夹江手工纸就因其种类多、品质优、产量高而名扬海内外。到了清代,史载康熙二十(1681)年,将该地一种名为“长帘文卷”和“方细工连”的产品钦定为“文闱卷纸”(科场用纸);每逢科举之年,如数上贡朝廷,历时200多年。到了清代中期,夹江造纸产量进一步增加,《嘉定府志》曾这样记载:“今(清同治)郡属夹江产纸,川中半资其用……”由此可见,夹江纸在清代同治年间已具备相当规模。其间,夹江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从事或曾经从事手工纸生产。有一段时间,夹江造纸的人口竟达到了全县的三分之二,夹江因此被誉为“蜀纸之乡”,名扬全国。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部分产纸地沦陷,而夹江纸生产量倍增,年产量高达8000余吨。1939年,国画大师张大千两次赴夹,为求好纸,与纸农共同研制,改进工艺,生产出能书能画的优质纸,深受书画界的青睐,产品畅销各地。今天,乐山书画已步入一个辉煌时期,名家辈出,不能不说与夹江鼎盛的造纸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拓展国际市场,1983年至1985年的3年间,中国科技馆函请夹江技师赴美表演造纸术。西雅图《晨报》写道:“中国艺术家再现了中国造纸文明,展示了造纸术对人类的推动作用和伟大贡献。”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让传统文化走出转型的困惑,夹江纸农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市场等一系列举措让夹江造纸重现昔日的辉煌。纸农瞄准市场所需,将传统染色纸改造为直操色纸,将传统木刻水印工艺与书画纸生产结合起来,创造出深受书画界人士喜爱的云龙纹、吉祥禽鸟、古鼎瓦当等140余个书画纸新品种,诞生了五尺、六尺、八尺、丈二匹等大幅面书画的用纸,形成了书画纸、染色纸、纸制品3大系列产品,在满足市场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和商标。

  2007年6月,距离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荣登全国“非遗”仅仅一年,在北京举行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上,夹江手工造纸艺人杨占尧榜上有名,他是四川省7名进入传承人命名的民间艺人之一,也是乐山市唯一一位被命名的民间艺人。在“非遗”备受关注的当下,夹江手工造纸和传承人所追寻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融合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