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探访福建连城百年纸作坊“美玉堂”
 
http://www.paper.com.cn  2014-04-10 新华网

  纸边微黄,中间晶莹洁白,有着竹丝的清晰纹理,摸上去,触感细腻,犹如软玉般温润……很难想象,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张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陈年旧纸。

  这张产自清代嘉庆年间的宣纸,是福建连城县百年纸作坊“美玉堂”第十一代传人邓金坤的传家宝。邓金坤告诉记者,这一传家宝名叫“连史纸”,是连城宣纸的珍品。40多岁的他,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宣纸制作工艺”的传承人,也是连城史纸的孤独守望者。

  在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郊外,沿着曲折的石板路缓步不久,美玉堂就在一处逼仄的角落里。随着一声“嘎”的推门声,古朴的木门打开,堆积的竹丝、纸浆池、纸帘、纸板架等造纸工具映入眼帘,几位老师傅正忙着捞纸、焙纸、验纸……

  据介绍,古时连城宣纸是全国五大宣纸之一,明嘉靖年间,连城人开始用竹料造纸,其中的连史纸,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自从连史纸诞生后,不少贵重书籍、契文、档案、史料等多用连史纸制作,就连朝廷奏本纸、科举考试用纸、官府榜文用纸,都采用连史纸。”邓金坤说,数百年间,连城宣纸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名噪一时。

  据邓金坤介绍,400年前,连城县遍布造纸厂,清末鼎盛时期,姑田镇当地有480个纸槽,上万人从事造纸行业。如今昔日风光不再,坚守连史纸的仅剩下“美玉堂”。

  工厂里,60多岁的蒋师傅正忙着焙纸。只见他从潮湿的纸叠上剥下一张纸,然后用松毛刷刷在纸焙壁上。“一定要小心,劲道一大,薄如膜的湿纸就被撕破。”

  蒋师傅很早就学做纸,一做就是大半辈子。纸厂里的师傅大都如此。老蒋说,看起来挺容易的活儿,需要的却是造纸师傅一生的造诣。“有3年才学到皮毛的,有几十年还摸不到精髓的。”

  前几年“美玉堂”也有意培养年轻人,但是手工制纸这个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与坚持,“培养一个真正可以独立捞纸的工匠需要至少十年时间。”

  连史纸复杂的制作工艺成就了它的“百年不变色,千年不变黄”,却也成为其发展的掣肘。

  “老师傅年纪大了,没有接班人可以替上。年轻人不愿意学这样的工艺,认为学得慢,赚钱少。”邓金坤苦笑。时至今日,姑田镇老艺人只剩下美玉堂的二十多人。“最大的已经七八十多岁了,最年轻的也已经四十多岁了”。

  坚守是一次孤独的跋涉,也会收获欣慰的点滴。随着“美玉堂”名气打开,不断有图书馆寻上门来,美玉堂连史纸也成功地在古籍修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全国目前有上百个图书馆知道美玉堂。”

  获得肯定的邓金坤信心大增,决心将连城宣纸的传承进行到底。2012年,“美玉堂”与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的杭州西泠印社展开合作,共建连史纸产业合作基地,这是西泠印社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产业合作基地。

  对于传承的路,邓金坤坦言,手工制作宣纸确实不如别的行业赚钱快,但自己对连史纸有了依恋,“舍不得这么好的纸从自己手上消失不见了。”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谩骂、诬蔑、诽谤!
 
用户名   匿名发出 
  相关新闻  
  ·陕西丹凤关闭一小造纸作坊  ·连城客家“百年不变色”的宣纸作坊
  ·无照小作坊造出四款卫生纸被依法查处  ·瓯海区对泽雅违法造纸作坊企业进行整治
  ·温州瓯海区区领导狠抓造纸作坊水污染问题  ·双牌县依法取缔一造纸作坊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