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西和麻纸:民间手工造纸延续千年古韵
 
http://www.paper.com.cn  2014-05-26 甘肃日报

  西和县西高山乡延续千年的民间手工造纸,被人们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西和麻纸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年不朽而著称,更以制作工艺精湛、造纸品质优良,适宜毛笔书写、书画装裱而深受书画名家喜爱。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从西和县城出发,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前去西高山乡的朱河村探访麻纸制作工艺。

  朱河村麻纸制作传承人刘智慧介绍,西和麻纸选取枸树树皮为原材料,制作过程要经过收购枸树皮、整切捆绑、浸泡、浆灰、蒸锅等72道工序,因受原材料短缺和制作工艺口授相传影响,都以家庭式手工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所以规模较小,产量不多。在刘智慧老人家里,刘智慧的长孙女刘海霞和妹妹刘海妹一边从纸池中用模具捞纸、晾晒,一边给记者介绍说:“捞纸要选择上好的天气,晴好的日子每天可以捞三次,每次可捞纸80余张。”

  在刘河村第五代麻纸制作传承人胡凤钰的作坊里,记者看到他将捞出的纸一张张整齐地重叠起来挤掉水分,胡凤钰说:“这是西和现存最原始的麻纸制作工艺,属麻纸制作72道工序之一。”西和麻纸制作工艺流传千年,市场前景越来越好。现在,西和麻纸不但走入书画市场,而且应书法家和画家要求,纸形从原来固定的4开的一种逐渐发展成4尺、6尺等大小几十个种类,品质也逐年提高,麻纸更是供不应求。“麻纸制作与西和乞巧文化中的女性元素密不可分,基本上每一个造纸能手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因为在麻纸制作行里有一句话:“造纸七十二到手,上墙还要吹一口”,在晾晒收整等环节就是需要女性的巧手。宣传部陪同采访的同志说:目前西和县西高山乡共有麻纸作坊10家,全部为纯手工家庭作坊,是西和麻纸的唯一产地。近年来,随着西和麻纸品牌和知名度的提高,麻纸市场供不应求,为此,乡上正在组织制作农户成立麻纸合作社,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技能培训,争取让更多的人加入麻纸生产行列,形成原材料基地、批量生产基地、市场销售为一体的麻纸产业链条,真正将西和麻纸做大做强。

  一张张麻纸或摆在地上,或贴到墙上,放眼望去整个村子里的房前屋后全是麻纸的晾晒场。太阳渐渐落下,结束了一天的采访,我们沿着山路返回,拐过几个弯子后,村子看不见了,但晾晒麻纸的村民欢快的笑声和他们对麻纸制作技艺的执着精神,依然在我们的思绪里。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谩骂、诬蔑、诽谤!
 
用户名   匿名发出 
  相关新闻  
  ·探秘峪口手工造纸  ·中国手工造纸在困顿中坚守
  ·手工艺人艰难守业 机械造纸全面禁止  ·贵州省从江县斗里乡手工造纸技术 弘扬民族文化
  ·太原民间古老的西邵白麻纸  ·行将消失的工艺—尼木手工造纸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