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阳谷农民执着两千年古法造纸
 
http://www.paper.com.cn  2014-07-31 聊城晚报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是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而蔡伦曾把造纸术带到了阳谷。这种“蔡侯纸”在阳谷诞生之后的近两千年里,鲁庄村民世代相传,直到今天,鲁庄村仍有村民在坚守着古法造纸。

  鲁清田,60岁的农民,从11岁就开始造纸,近50年的造纸生涯,将他锤炼成古法造纸的县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家家户户造纸,到相传近两千年的古法造纸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跌宕起伏中,让鲁清田在坚守中隐隐有一种担忧。

  近日,记者来到阳谷县石佛镇鲁庄村,探访古法造纸术的前世今生。

  推测 通过运河远销大江南北

  鲁庄造纸,始于何时?更多的鲁庄人认为,蔡伦祖师爷早在汉朝就在这里造纸,因此,鲁庄造纸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鲁庄村西头,有两通石碑。其一是“造纸祖师蔡伦纪念碑”,其二是鲁庄张氏祖先碑。根据张氏祖先石碑记载,张氏祖先自从明朝时期就开始造纸,并且世代相袭。

  事实上,史料记载,蔡伦的确曾经在谷城(今阳谷)传授造纸技术。这正是鲁庄村民坚信鲁庄是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地方。也因此,鲁庄每年都在农历3月17日举办庙会,来纪念造纸祖师爷蔡伦。造纸作坊都要停止生产,杀猪宰羊,来祭祀蔡伦。并且,造纸作坊在抄纸开工时也要放鞭炮、烧香焚纸,向蔡伦神位祭拜。鲁庄村村民张恒明说,3月17日是蔡伦的生日,十月初十是蔡伦的祭日,因此,每年的这两个日子,村民都会自觉举办一些隆重的纪念活动。

  鲁庄造纸历史悠久,并且,最兴盛的的时候,村里就有89家造纸作坊,而这个村子只有100多户人家。

  在鲁庄村,记者看到很多人家的住房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在外墙上都抹着一米多高的石灰。鲁清田说,原来家家户户造纸,因为造纸数量很多,没没有更多的地方晾晒,所以,村民就用石灰抹着外墙上,然后,把毛头纸贴在石灰墙上晾晒。

  鲁庄造纸作坊生产出来毛头纸远销东北和江南。特别是东北地区,原来都用毛头纸糊窗户、糊墙,或者做炕席,用量很大。但是,更多的毛头纸被学生用来写字。鲁清田半开玩笑地说,毛头纸不仅可以写字,还可以印书,因此,从前那些读书人,说不定是使用鲁庄的毛头纸练字读书,而金榜题名,成为秀才、举人,甚至状元。

  鲁庄村这么多的造纸作坊,肯定生产出很多毛头纸,在明清时代,是怎样运到东北和南方地区的呢?鲁庄村距七级码头只有十公里路程。七级码头虽然主要是粮食码头,但是,也有很多其他物资在这里装卸,因此,鲁庄毛头纸完全可以通过运河远销东北和江南地区。不过,这一点,并没有史料记载,也没有人研究过,这不过是鲁庄村民的一种推测而已。

  传承 蔡伦的二徒弟传下来的毛头纸

  据史料记载,蔡伦是东汉时期桂阳郡人,桂阳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南耒阳。虽然,蔡伦不是阳谷人,但是,作为宦官的蔡伦被贬来到阳谷。蔡伦来到阳谷,做了一件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事,那就是他在阳谷推广了造纸术。《汉书》记载,东汉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在谷城(今阳谷)传授造纸技术,后人称其纸为“蔡侯纸”或者“谷纸”。

  鲁清田说,当时,蔡伦就是在现在的鲁庄造纸,为了取水,蔡伦还在鲁庄村挖了一口井,直到现在,村里仍保留着这口“蔡伦井”。蔡伦当时用桑、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作为原料,经过蒸料、煮料、轧浆、抄纸、晾晒、切边等工艺,制造出了纸张。正是在鲁庄,蔡伦的这项发明在今后的千年历史中,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鲁清田介绍,当时,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收了三个徒弟,并且,向这三个徒弟传授的造纸并不同。大徒弟抄木浆白宣纸,二徒弟抄桑皮麻浆毛头纸,三徒弟抄草纸。而鲁庄正是二徒弟传下来的毛头纸。

  毛头纸透明度好、韧性强、隔风避雨,最宜做糊窗纸和棉衣内衬。鲁清田说,解放前的东北地区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几乎家家户户用这种毛头纸做炕席。一层毛头纸,刷上一层桐油,大概五六层就可以作为炕席用。用毛头纸做出来的炕席,比较柔韧,并且,比棉褥子并不差。也因此,鲁庄一带生产出来的毛头纸有相当部分运销到东北三省。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那就是毛头纸可以让学生练字,并且,毛头纸可以与宣纸相媲美,价格却比宣纸便宜得多,这也是毛头纸在当年畅销的一个原因。

  辉煌 冀鲁豫边区的报纸和纸币用的就是鲁庄毛头纸

  今年81岁的张恒明就曾经是一位造纸老艺人,年轻时,曾经作为“技师”到外地造纸厂工作。张恒明说,从前,鲁庄几乎家家户户造纸,不仅如此,鲁庄附近的很多村庄都造纸,家家户户指望造纸维持生计。在他的记忆里,爷爷那辈人就造纸,因此,他家算是“世袭”,当时,他家每天造纸做多的时候能达到200捆,每捆40刀,这在当时也算不小的产量。并且,鲁庄一带生产的毛头纸,专门供应冀鲁豫边区报社,用来印刷报纸和其他宣传品。不过,现在,没有人愿意再干这种辛苦的生意了。张恒明指着鲁庄村西头说,村里现在只剩下一家造纸的了。

  张恒明说的造纸人家就是鲁清田。今年60岁的鲁清田从小就跟着家人造纸,他家造的毛头纸有麻刀纸和方纸。令鲁清田至今感到骄傲的的是,鲁庄村的毛头纸曾经为冀鲁豫做过很大的贡献。不仅冀鲁豫边区报纸用的是鲁庄的毛头纸,就连冀鲁豫边区的纸币用的也是鲁庄的毛头纸。“鲁庄的毛头纸是做过大贡献的”鲁清田笑着说。

  全村只剩下他在坚持这门造纸古法

  如今,鲁庄一带的造纸作坊只剩下鲁清田一家在按照古法造纸。鲁清田家造纸作坊,是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砖房。砖房里有三个抄纸用的纸槽。屋外至今有一个废弃多年的轧浆石盘,而在一旁则是用电机制动的制浆池。鲁清田说,原来都是用毛驴拉着石碾轧浆,后来,逐步淘汰了,才改用电机。

  将原料搅成纸浆后,再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这就是难度最大的抄纸工序。鲁清田说,抄纸是一个技术活,抄出来的纸要均匀,厚度适当,否则,抄出来的毛头纸就不好买,甚至赔钱。“现在村里上年纪的人很多都是抄纸的行家,不过,这种活又累又脏,没多少人愿意干。”

  鲁清田告诉记者,他的祖先从明朝万历年间迁到鲁庄,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祖先开始造纸,一直传到他手里。现在,因为生意相对寡淡,鲁清田雇佣着一位抄纸师傅,每天能抄几百张毛头纸。

  鲁清田领着记者到村子的池塘边,那里曾经也有造纸作坊,不过,现在只有废弃的石碾横躺在塘边。鲁清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曾经有89家造纸作坊,十年前的2003年,村里只剩下3家造纸作坊,到现在,村里里只有他还在坚持古法造纸。

  鲁清田告诉记者,原来,不仅鲁庄造纸,附近的很多村子都造纸,村里废弃的很多石碾就是造纸辉煌一时的历史见证。据估计,鲁庄一带造纸作坊曾有数百户,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但是,这种辈辈相传的古法造纸术受到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冲击,甚至,从此走上了式微的路途。

  愿望 希望古法造纸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0岁的鲁清田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并且成为“城里人”。儿子进城工作,这对于鲁清田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不过,鲁清田有一种担忧。他担忧的是,相传近两千年的古法造纸技术后继无人。

  鲁清田说,现在,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各种纸张对古法制造出来的毛头纸冲击很大,市场一直萎缩,原来的东北地区市场几乎丧失殆尽,目前只有销往河南、山西等地方,用于落后地区糊窗户、学生写毛笔字。

  “一张毛头纸只卖两毛钱,扣除各种费用,利润很薄,根本赚不了多少钱。”鲁清田说,也正是这样,毛头纸生意根本无法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在鲁清田看来,古法造纸技术是祖先留给后代的一种文化,世代相传近两千年,如果从他手里失传,就是对祖宗的不孝。

  而这种古法造纸技术属于中国,也属于中华民族,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是的文化传播有了新的载体。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因此,中国的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令人感到骄傲的是,阳谷鲁庄正是造纸术诞生地,作为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鲁清田,在面临古法造纸后继无人的处境下,迫切希望古法造纸技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谩骂、诬蔑、诽谤!
 
用户名   匿名发出 
  相关新闻  
  ·陕科大社会实践小组呼吁古法造纸术薪火相传  ·贵州从江瑶族坚持古法造纸:可放数百年不腐
  ·贵州瑶寨手工棉纸作坊渐有生机  ·即将远去的古法造纸
  ·古方造纸面临全军覆没?  ·贵州古法造纸拟将捆绑申遗涉及丹寨乌当印江等地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