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纸业印艺企业数据搜索展会社区 服务
 


反倾销中国企业在行动 纸业再提反倾销
2002-07-09 西南证券
    倾销与反倾销
    
    根据WTO秘书处公布的统计数据,2001年上半年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提起134起反倾销案,发达国家和地区提起88起,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46起。在行业分布上,共有65起反倾销立案集中在贱金属行业,包括钢铁和铝制品;其次为塑料行业,共有17起反倾销立案;再次为纺织行业,共有10起反倾销立案。而在最终实施了反倾销措施的85项案件中,多数集中于贱金属和化工行业,前者为31项,后者为27项,所占比重分别为36.5%和31.8%,是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行业。

    反倾销征税惊人

    反倾销过程一般为先由进口国提出反倾销诉讼,立案后展开调查,若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再实施反倾销制裁。尽管在第一个阶段被诉讼企业不会被实施高赋税等反倾销措施,但仅反倾销立案调查就足以促使被调查产品价格上涨。而且在调查期间起诉国往往会采取保护性措施,给进口国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一旦受到反倾销制裁,往往就会遭受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的沉重赋税,而且一征就是5年。

  如1994年墨西哥对原产地为我国的棉纱、棉布征收高达331%的反倾销税,服装征收537%,鞋类征收的反倾销税居然为1105%。再比如1997年7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小龙虾终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平均是122.92%,最低的是91.5%,最高的是156.77%。

  长时间征收高税赋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完全丧失该市场:比如在1992年遭到欧共体反倾销诉讼的ST中华,败诉后被苛以30.6%的反倾销税,导致其在欧洲的市场急剧萎缩,中华牌自行车在欧洲销量一落千丈,从90多万辆狂跌到20多万辆,最终痛失欧洲市场。雪上加霜的是,正当公司将北美的市场做到100万辆的时候,美国又于1995年提起了反倾销诉讼。尽管最终赢得这场官司,但历时一年半的官司又让ST中华付出了定单大幅减少的沉重代价。而在同期,ST中华的经营业绩以跳跃式下跌,净利润从1993年的21673.38万元大幅下降到1994年的13720.86万元,再下降到1995年的5125.18万元。

    我国长期沦为"重灾区"

    我国自1996以来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统计,从1979年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在欧盟被反倾销起,截止到今年4月,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494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150多亿美元。2001年上半年的134起反倾销立案中,以中国为涉案国的有22起,占16%,成为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

  专业人士认为,国外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外,还有发起国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一些国家仍然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取歧视性政策,再加上目前国内产业机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造成低价竞销的恶性循环。同时,很多被诉企业不应诉也加重了我国企业遭受的反倾销之苦。

    "反倾销"也是"武器"

    当然,仅仅被诉反倾销,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就完全成为刀俎之下的鱼肉。事实证明,在应对反倾销案中,我国企业的防范意识正日益加强。2001年上半年,在最终反倾销措施中,中国被实施9起,比上年同期的13起明显减少。2002年1月1日,中国开始施行《反倾销条例》。最近马钢股份反倾销胜诉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2001年美国以马钢出口至美国的H型钢为倾销对象进行立案调查,并在按照替代国印度套算的价格基础上,于12月底初步裁定征收159%的反倾销关税。对此马钢股份采取了积极应对策略,经美国商务部实地调查后,终于做出零关税裁决。日前,福耀玻璃也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出诉讼,对额外征收的11.8%反倾销税提出质疑。看来,只要积极应诉,命运就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入世后中国传统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宽的同时,世界其它国家的优势产品也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利用法律武器,对国外商品在国内市场采取的倾销行为予以回击同样是国内企业保护自身的"法宝"。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企业已开始擎起反倾销维权之剑,其中以"腹背受敌"的化工行业最为积极。
    

    纸业业绩不断下降 纸业再提反倾销

    我国造纸业业绩从1996年开始急转直下。从上市公司业绩看,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低于沪深两市整体平均水平。根据2001年年报,深沪两市17家纸业上市公司1999年平均每家公司实现净利润5384万元;2000年为4581万元,下降了14.91%;2001年为1300万元,又比2000年下降了71.62%。从净资产收益率看,简单平均,1999年17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9.75%,2000年下降到6.25%,2001年又下降为--3.30%。从每股净利润看,简单平均,1999年17家公司每股净利润为0.24元,2000年下降到0.17元,2001年下降到0.05元。

    进口纸倾销是原因

    纸业上市公司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纸大量增加。1996年我国进口纸及纸板量为303万吨,1997年增至450万吨,1998年又增至577万吨,导致国产纸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国内产品自给率由1995年的89%下降至1997年的84%。

    1998年以吉林纸业为首的全国9大新闻纸厂提出反倾销要求,2001年10月中国外经贸部进行了最终裁定,裁定倾销存在。这是国内企业首次针对国外企业在中国大陆销售产品的反倾销。根据终裁结果,中国海关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韩国进口到中国的新闻纸征收幅度不等的反倾销税。上市公司主营新闻纸的有福建南纸(600163)、江西纸业(600053)、宜宾纸业(600793)、黑龙股份(600187),其年产新闻纸规模均在10万吨上下,若每吨价格上涨100元,企业净利润会增加1000多万元。据了解,2000年6月--7月,宜宾纸业、广州纸业、岳阳纸业等南方纸厂陆续调整了新闻纸价格。从2000年8月起,吉林纸业、齐齐哈尔纸业等北方新闻纸厂也同时提价,上涨幅度达10%左右。

    铜版纸再诉反倾销

    今年1月,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等4家纸业公司代表国内铜版纸企业联名状告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和芬兰的进口铜版纸倾销。这是国内纸业第二次提出反倾销申诉,也是中国入世后政府受理的第一宗国内产业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申诉案件。

    据了解,1999年以来,来自韩国、日本等国的铜版纸以较低价格争夺我国市场,使国内企业的铜版纸价格由每吨9000多元一路下滑到6000元以下。2002年2月6日,国家外经贸部宣布受理这4家企业的倾销申诉,对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和芬兰四国的铜版纸进行反倾销调查。根据有关规定,最少需要6个月才会有结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新闻纸反倾销胜诉后,生产新闻纸的上市公司业绩并没有明显好转,如2001年纸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比明显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以生产新闻纸为主的上市公司,只有福建南纸第一季度净利润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12%,其余均下降了。据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状况可能与纸品走私有关。

    从长远看,对国内企业来讲,关键是结构调整、升级换代:

    第一,目前造纸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我国现有造纸企业平均规模年产5975吨,与世界平均4万吨的规模差距甚大。在上市公司的各行业中,造纸业的规模是较小的。1997年全国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1180家,而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的仅3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上下的企业也只有30家。

    第二,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并存。我国造纸工业难以满足纸业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高档纸品供给不足,低档产品大量积压。从纸业2002年第一季度季报看,少数几个净利润与2001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的纸业公司,基本上都是在生产高档纸方面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民丰特纸季利润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71%,主要是因为高档卷烟纸的上马生产,华泰股份季利润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2%,主要是因为高档杂志纸的上马生产。

    第三,产品结构不适应纸张消费市场变化。我国纸及纸板产品品种仅有600多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与发达国家拥有1000多种高档产品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这种产品结构已不适应纸张消费市场的需求,从而加剧了对进口纸及纸板的依赖性。

    不过,从总体上看,中国造纸业具有光明的前景,关键是在现阶段要抓住机遇。例如,中国造纸业是国内少有的几个总量供不应求的行业之一,近几年每年缺口约在6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高档纸及纸板上。从纸张消费量看,美国年人均消费纸张320多公斤,欧洲为260多公斤,而中国2000年纸消费年人均还不到27公斤,因此潜力巨大。


所属专题:
纸业与反倾销  
相关报道:
日本铜版纸反倾销税业者申请停征 台湾将展开调查
台湾调查日本铜版纸课反倾销税原因变更否
铜版纸反倾销案初裁在即 可能将于近期内公布
中国建立符合国情反倾销立案调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