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纸业印艺企业数据搜索展会社区 服务
 


15年科技攻关 三倍体毛白杨诞生 院士致力造纸原料自给
2002-12-04 人民日报
    三倍体毛白杨应运而生 

    我国用纸量大得惊人,每年缺口350万吨以上,一直靠进口,每年耗去外汇数十亿美元。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之悌开始了长达15年的科技攻关历程。他采用回交染色体部分替换、染色体加倍以及首创的从毛白杨自然花粉中挑选不减数2n花粉去授粉等技术,开辟了三倍体育种新途径,将传统的38根染色体的二倍体老毛白杨,改造为57根染色体的三倍体新毛白杨,实现了毛白杨染色体(基因)数量和质量的改造,最终使一个自然界不曾存在的毛白杨新品种诞生。 

    三倍体毛白杨起码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栽培周期短。5年即可轮伐,每亩蓄积量可达10—20立方米,超过普通的毛白杨2—3倍;二是前期速生,造林后基本不蹲苗;三是春插秋收,当年出圃,缩短育苗周期一年,同样的土地和时间,产量却可增加一倍;四是对杨树叶锈病、褐斑病和煤污病基本免疫,对天牛有较强的抗性。 

    作为造纸原料,三倍体毛白杨也有许多优点。木材力学性质比同期普通毛白杨好,无论是抗弯、抗拉能力,还是抗压、抗剪能力,都比普通的好。纤维含量高———长度长,柔软,适于造纸。木浆符合新闻纸、胶印书刊造纸要求,其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耐折度等指标,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往返折叠的能力;木材白度高———从边材到心材色度洁白,质地细密,木浆本色白度就达53%,稍加漂白就达70%,既可满足新闻纸和胶印书刊纸的要求,又可大大降低造纸的环境污染和漂白费用,木浆得率高。除此之外,三倍体毛白杨木质细密,与椴木性能相似,是制造胶合板材的好品种;叶片大而浓绿,落叶期晚,增强了我国北方深秋初冬季节的景观效益;尤其适于生长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对黄河河滩的绿化、防治荒漠化、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993年和1998年,林业部和国家科委对项目进行了鉴定与验收,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细胞染色体工程高科技成果。1999年,三倍体毛白杨获得了国家首批林木新品种保护权证书,多年来一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产业化道路步履维艰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纷纷瞄准三倍体毛白杨造林造纸,许多企业启动了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和木浆技改工程。栽种新品种的单位和个人数不胜数。一批过去依靠草浆生产的纸厂,正愁没有出路,采用三倍体毛白杨造纸,可以绝路逢生。它还是行道树、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的造林材料。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形成了广种毛白杨的热潮。几年间,累计推广2.5亿株,创产值50亿元以上。 

    面对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朱之悌却感到了忧患。这些企业和一些社会人士,并不知道这大好形势的背后是一片片阴影。新品种问世之后,并不是只要加大造林力度就可以达到推广和产业化目标的。 

    首批推出的6个新品种,是高选择筛选下的人工三倍体。遗传基础很窄,抵御病虫害能力很低。 

    三倍体毛白杨,虽然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但要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种苗市场的混乱,如同春天飞来飞去的杨花。尽管三倍体毛白杨早就成了国家首批新品种保护的对象,但实际上,许多人打着这一旗号,卖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当务之急,是将混乱的品系分开。否则,种了半天,是什么树或许都没有搞清楚,新品种的产业化从何谈起?由于没有国家控制指导的原种苗木供应中心,各地苗木繁殖各自为战,导致所繁殖的三倍体毛白杨苗木品系混杂,品种会不同程度退化,丰产性能难以保证。经过15年,辛辛苦苦培育出的新品种,有可能重蹈20世纪五十年代的美杨、六十年代的加杨、七十年代的沙兰杨的覆辙,有逐步退化到自我消亡的可能。 

    三倍体是遗传上不能生殖的个体,全靠无性繁殖,在繁殖中常可发生退化、老化、倍性改变等问题。要加强测试,采取返幼、复壮和监控措施。只有以科技为依托,才能使种性和丰产性不致于降低。一些三倍体毛白杨繁殖了六七年,苗木越来越老化了。要保持苗木的优良性状,就需要使苗木幼化。 

    令他担心的还有退化,特别是倍性上的。三倍体毛白杨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的染色体是三倍上,如果倍数不够了,那么优良的品性不也就完了? 

    再有,目前培育出的新品种只有6个。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大规模产业化投产的品种,至少应在15—20个才较安全。这就需要引进更多的国内外白杨资源,建立种质基因库,建立大面积的资源林和测试林,方能选育出更多的三倍体新品种,达到多品种配合投产。区划试验要进一步扩大范围。栽培的模式要确定。株行距都要搞清楚。品种的对比试验也要进一步开展…… 

    有了新品种,只是意味着纸浆林产业化的八字刚刚有了一撇,另一撇是产业化过程中的区划试验、主辅品种筛选和栽培模式试验以及大规模繁殖技术研究和病虫害防治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是产业化需要尽快解决的。但解决起来,谈何容易? 

    朱总理做了重要批示 

    纸浆原料是个大问题。林业科研开发工作必须抓紧。耗费大量外汇进口或到国外办纸浆厂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应该是抓紧自己的科研开发、培育推广的时候了。 

    2001年初,朱之悌正处在事业的低谷。一是自己被癌症病魔击倒,二是苗木市场的混乱给他带来了许多烦恼,还有一些对新品种的流言蜚语。 

    苦苦的思索之后,一个念头在他的心底深处变得越来越强烈:给朱镕基总理写封信,反映一下这些问题。3月25日,朱先生铺开了信纸,拿起笔,匆匆地写了起来。他写了三倍体毛白杨的优势,写了他对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的忧虑,写了当时面临的困难,写了希望国家支持的愿望。他希望国家能够拨出专款,设立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研究基金。再用10年功夫,把国家造纸原料的生产建立在自力更生、不依靠进口的高科技基础上。 

    2001年4月21日,朱先生躺在病床上输液,电话铃响了:“好消息,4月19日,朱总理收到朱先生信的第二天,就做了重要批示。”话筒里传来激动的声音。 

    朱总理将朱之悌的报告批给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的主要领导。很快,国家林业局领导就做了批示。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专门听取朱先生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订发展三倍体毛白杨的计划。 

    750万元的专款拨了下来。毛白杨产业化研究基金建立了。“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正式立项,73岁的朱先生再次披挂上阵,担任了项目的主持人。 

    朱之悌又站在起跑线上 

    此时的朱先生,已经不是20年前的他了。化疗、放疗,几乎消灭了他所有的细胞。身体尚未康复,他就和前来探望的兖州太阳纸业集团的老板谈起了三倍体毛白杨。老板说想育苗5000亩,正为缺少技术指导而发愁。朱先生不顾身体尚未康复,一口答应了下来。 

    每个星期,他都要到4个工区统统转一圈,关键时刻的关键措施,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的。他把知识和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他走村串户,指导各基地育苗、造林、建所,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名义上,他在养病,但实际上他比没有生病的时候干得都欢。 

    一个癌症患者,当总指挥,做总顾问,任总监督,有时还会蹲下来亲自干。他的手下,有一批工程育苗单位派来的技术员,再加上基地招聘来的大学生,层层把关,使技术上有了保证,整个育苗工程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 

    验收的时候到了,成活率高达70%—80%以上。这3个月,他没有一天没有吃药,间或还要住院检查、输液。 

    第一炮就这样打响了。 

    消息传开之后,高唐县泉林纸业、湖南洞庭水殖集团提出也想育苗5000亩的想法。 

    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个难题得到解决。建起了品种园、树木园。每个基地都建立了研究所、成立了研究室,专门招聘了一批大学生。一支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由北京林业大学毛白杨研究所牵头的科技大军集结起来了。就连他指导博士生做论文的题目都选在了基地,为的是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导生产实践。 

    前不久,在朱先生的倡导下,成立了百万吨三倍体毛白杨纸浆原料林产业化集团协作组。这一集团军将在大面积造林的同时,完成区域试验、品种对比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遴选出最好的品种,确定最好的造林模式。 

    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死啃这块硬骨头。每年发展30万亩,5年后,100万吨纸浆林的目标即可实现。到那时,在中国的土地上,造纸原料问题将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 

    今天的苗子,明天的林子,后天的厂子———多年的梦想,正在朱先生和他带领的产业化大军的努力下,一步步变成现实。


所属专题:
关注林纸一体化  
相关报道:
"三倍体毛白杨造高档印刷纸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
三体毛白杨产业化步伐加快 产业化集团协作组成立
山西襄汾纸业建设三倍体毛白杨纸浆原料林基地的初步做法
三倍体毛白杨托起黄河纸业 十年内中国纸浆可实现自给
山东泉林纸业建成4000亩三倍体毛白杨种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