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黑河”,发出刺鼻的气味
蛮河发源于保康,流经南漳、宜城,在钟祥境内入汉江,全长191公里。6月20日,我们在宜城市郑集镇孔湾大桥桥下,正查看这条浑浊的河流时,附近余营村一些村民七嘴八舌地控诉起来。田雁说:“水很浑,有毒,鱼虾都毒死了。废水主要是上面浆粕厂的。”余世进说:“工厂流下来的水,红色带乌色。一二十年没有吃这水,苦,像掺了毒药,怎么喝?”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说:“我嫁过来的时候,河里的水还能喝,现在你看看。”经常在附近捡破烂的郑长城说:“现在只有打井水吃。”
第二天,我们在襄樊市看到该市百灵纸业公司一股黑水直泄小清河,河中半边清水,半边黑水,泾渭分明。环保人员说,这黑水就是造纸厂的废水,含有碱、COD、BOD等大量有害物质。这股黑水,每天有2万吨注入小清河。
第三天,我们在枣阳市梁集镇见到的滚河情形,更是触目惊心。河道里流动的,全部是黑水,还没有走到河边,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道。一位妇女拿着一篮衣物往桥上走向对岸,她说:“对面有个大水坑,到那里去洗。”见记者们来此采访拍照,村民纷纷围拢来,62岁的曾秀章激动不已:“我从小在这儿长大,以前的河水好得很,能喝,后来纸厂一搞就不行了,浇地都不行,黄瓜秧一浇就死。”“这水臭得晚上让人睡不着觉。”杜学刚、黄国强,还有几位妇女,争相诉说:“现在我们种的粮食都卖不出去;到枣阳去卖菜,别人说‘梁集的菜吃不得’……”据村民介绍,河里的黑水主要是吴店造纸厂排的。
据有关资料,蛮河、小清河和滚河的水质,分别为Ⅴ类和超Ⅴ类,是汉江的重要污染源。
你来我停,你走我开——猫和老鼠的游戏
6月18日,我们到京山县京山纸业有限公司(马店造纸厂),厂里机声隆隆,黑色的废水哗哗冲向一口直径5米左右的池子。池子上部有个外排口,厂里一位职工说,“废水通过这个池子沉淀过滤后,从外排口回收循环使用。”但据专家分析,这么大的排污量,这小小的池子是不可能起到什么沉淀过滤作用的,污水只有外排。
厂外一条发臭的河沟,直通约2000米外大富水。大富水是下游应城市的饮用水源,因这家造纸厂的污染,多年来群众投诉不断,去年省有关部门正式行文关停了这家小造纸厂。然而,关停并不彻底,应城市方面说这家厂是“时停时开,只要看到河里有泡沫,就知道纸厂又在生产。不过这两年污染要好一些。”应城田店镇毛聿如等人说。
“时停时开”,是一些小造纸厂应付群众投诉和上级检查的主要伎俩,如同猫和老鼠的游戏———检查人员一来,它就停,检查人员一走,机器就响了。就在我们出其不意进入马店造纸厂10多分钟后,有一部分机器才停下来。而在此之前几天,有关部门来此督查时,发现该厂没有生产。深受滚河之苦的曾秀章对我们说:“你们记者来也解决不了,这不是不相信你们。以前检查的、采访的,来过多次,一来就好几天,走了,又开了。”
“时停时开”,是因为关闭不彻底,为开工留下了伏笔。在枣阳市杨坡造纸厂、恒生纸业公司造纸厂,我们看到是关停了———电停了,营业执照据说也收走了,每一个蒸球(生产纸浆的主要设备)上都贴着盖有印章的封条。可是,设备还在那儿没有搬走,蒸球没有“割掉”,没有“落地”,而搬设备、割蒸球才是小造纸厂关停的主要标志。
不仅是关闭不彻底,有的小造纸厂还在扩大规模,以突破5000吨的生死线。有些还在上什么环保项目,以进入“正在治理”的行列,逃脱关停。在恒生纸业公司造纸厂,其负责人向我们指点一处土建工程,是该厂前些时上马的治理项目。他说,准备投入170万元,采取生物处理的工艺。可是据环保专家的论证,碱回收是造纸厂惟一科学可靠的环保工艺,而碱回收的最小经济规模是1.7万吨/年。所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明确规定:5000吨/年以下的必须坚决取缔,1.7万吨/年以下限期不能达标的坚决关停并转。
有些小厂的环保技术虽然能达标,但是不经济。环保专家分析:以一个年产1万吨的制浆造纸厂为例,年排放污水300万吨左右,要实现达标排放,保守估计每吨纸的污水处理费用将达到240元,而每吨纸的盈利也就300元左右,如果考虑环保设施的建设成本(约1000万元),企业将无钱可赚。
因此,环保设施“时停时开”又是一些纸厂应付群众投诉和上级检查的主要手法———检查的来了,环保设备轰隆轰隆开起来,排出的几乎是一汪清水,而一旦检查的走了,设备就寂静无声。须知,万吨纸厂环保设备少开半年就可节省成本100多万元,少开300天呢?
有的企业更“绝”,上级来检查,发现环保设备没开,一问,回答:“正在检修。”企业检修设备无可非议,可是,有的企业环保设备老是在“检修”,几乎没见运转过。
企业要利润,地方要收入,谁为环境负责?
湖北省一位从事“环保世纪行”多年的同志说,对汉江小造纸厂,领导批了、关了、“世纪行”也行了好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有些小造纸厂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地方利益,特别是企业的利益驱动,是这些小造纸厂生生不死的根源。
有些小造纸厂既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税务部门也基本不收税,更没有经过环保部门审批。这些厂不能说它们是合法企业,可是它们公然堂而皇之存在,年复一年地生产,而且关而不停,禁而不绝。当地政府和部门收取了企业的管理费,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们同几家造纸厂的负责人谈到环保为何迟迟不能上马时,他们总是强调企业困难,效益不好,厂里还有多少退休职工,上一套装置得多少多少钱。一些乡镇负责人也说,造纸厂上交的利税占乡镇财政收入一半以至一大半等等。总而言之,环保设备上不起,造纸厂关不得。这些账算得都不错,他们都在为本企业、本地政府的利益负责,然而,谁为被这些企业污染的环境负责呢?
据有关方面统计,湖北省造纸行业实现的产值占全省的1.23%,而排放的COD占全省的50%左右;全省造纸业解决4万人就业,可是,由纸厂排污直接危及饮水安全的人数却至少有60万人。2001年,汉江流域41家造纸厂,总的生产规模为24.3万吨,年排放废水1.36亿吨,占全流域废水排放量的40%,其中COD占52%。在这些小造纸厂为企业、为地方赚取并不多的利税的同时,人们的生存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本账也应该算一算。
6月24日,在湖北省最大的造纸企业武汉晨鸣汉阳纸业公司,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现代化的图景:今年1月正式投产的15万吨/年新闻纸的项目正常生产,投资1.2亿元建设的50000吨/日中段水和200吨/日碱回收工程实现了达标排放,经济技术指标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有规模才有效益,也才有环保。
鉴于湖北省小造纸厂的“小、散、污”的现状,有关专家提出调整结构,在关停取缔小造纸厂的同时,可以走“集中制浆、分散造纸”的路子,将那些小制浆厂改造为单纯造纸厂,以兼顾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汉江流域的这块经济“鸡肋”。
面对饱受污染的河流,面对国家明确的产业和环保政策,地方、企业和有关决策者该是“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