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造纸大企业是我国造纸产业的主导力量 
    大企业的发展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落实到是大企业的经济行为上,以大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我国造纸大型企业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型企业的装备水平进入全球先进行列,先进设备的产能在全行业中占有较大份额。大型企业已经成为整个造纸行业的主要发展力量,代表了全行业管理、技术和产品的最高水平,是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研发、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对造纸行业的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水平提高、管理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一)、造纸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大企业在行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构成了中国造纸业的第一集团,撑起了中国造纸业半壁江山。根据2006年销售收入前100家企业数据统计,百强企业资产总计2053.76亿元,占全国造纸行业总资产的56.78%。百强企业工业总产值总计1280.26亿元,占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的41.04%。 
    大企业是造纸行业产量和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百强合计总产量36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500万吨的55.74%。2006年造纸工业销售收入百强总销售收入1297.96亿元,约占全国总销售收入3038亿元的42.73%。 
|   | 资产 亿元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产量 万吨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全国 | 3617 | 3119 | 6500 | 3038 | 
| 百强企业 | 2053.76 | 1280.26 | 3623.52 | 1297.96 | 
| 百强占全国比例 | 56.78% | 41.04% | 55.74% | 42.73% | 
 
表4前100家造纸企业资产、产量等数量统计
   根据2001-2006年对产量前20位的企业和全国产量数据统计,前20家企业产量持续增加,从528.94万吨飙升到1928.81万吨;在全国总产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16.53%大幅上升为29.67%,增加了13个百分点。前20家企业的总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 
    造纸大企业的规模快速扩张,前20位企业平均产量从2001年26.45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96.44万吨,而2006年我国造纸企业平均产能只有1.8万吨。 
    在销售收入方面,前20强企业占全国的1/3。2002年至2006年,前2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翻了二番,从351.22亿元攀升到983.68亿元。20强的入门门槛从7.54亿元增加到15.73亿元,翻了一倍。第一名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更大,2006年第一名销售收入186.14亿元,是2002年60.13亿元的3倍。 
    2006年前20强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为49.184亿元,而全国造纸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只有0.868亿元。前20强企业占全国比例也从2002年的26.64%上升到32.58%,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 
    大企业迅速壮大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具备了装备技术先进,产品门类齐全,企业竞争力强等优势,提升了中国造纸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   | 产量(万吨) | 销售收入(亿元) | 
|   | 前20  | 全国 | 比例 | 前20  | 全国 | 比例 | 
| 2001年 | 528.94 | 3777 | 14.00 | — | 1137.4 | — | 
| 2002年 | 698.11 | 4667 | 14.96 | 351.22 | 1318.56 | 26.64 | 
| 2003年 | 968 | 4849 | 19.96 | 484.72 | 1661 | 29.18 | 
| 2004年 | 1247.79 | 5413 | 23.05 | 606.96 | 2009 | 30.21 | 
| 2005年 | 1576.81 | 6205 | 25.41 | 829.31 | 2546 | 32.57 | 
| 2006年 | 1928.81 | 6804 | 28.35 | 983.68 | 3038 | 32.38 | 
 
表5 2000-2006年前20家造纸企业产量及收入统计 

图5 2001-2006年前20位造纸企业产量和销售收入统计
 (二)、行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创造者,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100强企业是造纸行业重要的利润和税收提供者,尽管大企业数量较少,但利税和利润总额较高。前100家企业利润总额达到64.86亿元,占全行业的42.95%;利税总额为106.46亿元,占39.28%。 
    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前100家企业出口交货值达到98.21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5.18%。 
|   | 出口交货值 亿元 | 利润总额 亿元 | 利税总额 亿元 | 
| 全国 | 390 | 151 | 271 | 
| 百强企业 | 98.21 | 64.86 | 106.46 | 
| 百强占全国比例 | 25.18% | 42.95% | 39.28% | 
 
表6前100位造纸企业利税和利润统计 
        根据2001-2006年对利税前20位的企业的数据统计,前20家企业利税总额增长明显,从2002年的55.6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1.98亿元。不过前20强企业利税占全国比例有所下降,从39.42%下降到36.40%,但仍占全国总利税的三分之一强,大企业的规模效应明显。 
|   | 利税总额(亿元) | 利润总额(亿元) | 
|   | 前20位 | 全国 | 所占比例 | 前20位 | 全国 | 所占比例 | 
| 2001年 | — | 104.5 |   | — | 48.4 | — | 
| 2002年 | 55.23  | 140.1 | 39.42 | 35.53  | 72.82 | 48.79 | 
| 2003年 | 69.65 | 161.5 | 43.13 | 44.00 | 85.1 | 51.70 | 
| 2004年 | 75.62 | 185.3 | 40.81 | — | 99.63 | — | 
| 2005年 | 81.98 | 225.2 | 36.40 | — | 123.2 | — | 
| 2006年 | — | 271 | — | — | 151 | — | 
 
表72001-2006年前20位造纸企业利税和利润统计 
(三)、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装备代表了中国乃至全球造纸技术的水平 
    百强造纸企业是中国造纸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近十年来,大型造纸企业相继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纸机和纸板机,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外企企业以金东纸业、芬欧汇川(常熟)纸业、宁波中华、玖龙纸业、理文造纸、金海浆纸等公司为主,内资企业主要是华泰纸业、太阳纸业、晨鸣纸业、泰格林纸、博汇纸业、广州造纸、南宁凤凰等制浆造纸企业。 
    根据资料统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型造纸企业从国外引进了10条化学浆生产线、20多条机械浆和化机浆生产线、30多条废纸和废纸脱墨浆生产线、各类纸机和纸板机80多台,其中文化纸机、新闻纸机和涂布纸机约有20多台,纸板机30多台,新月型成型器卫生纸机20多台。 
    这些制浆和造纸设备具有单机生产规模大、装备水平高、工艺技术先进等优点,国际上最先进、单机产能最大的制浆造纸设备均被引进中国,部分装备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 
    大批先进设备在中国的安装和投产,不但彻底改变了我国制浆造纸技术装备落后的面貌,还使得中国造纸产能大幅提高,污染、能耗和水耗大幅度降低,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清洁生产,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 
    (四)、行业自主创新速度加快,大型造纸企业科研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专利是衡量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大型造纸企业一般都设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已有4家造纸企业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是中国专利的主管机构,为准确反映我国造纸技术发展进程,对SIPO数据库进行造纸行业专利检索,截止日期为2007年10月10日。 
    1、我国造纸技术创新高速发展 
    从1985年开始至今,中国造纸专利共计5617件。1990年之前,每年造纸专利低于100件,1991-2000年每年专利数低于300件,而在2001之后每年专利数均超过300件,2005年和2006年更是超过600件,2007年1-11月已经达到750件。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造纸专利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00年以后,专利数量快速增加,造纸领域技术创新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   | 专利总数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 | 
| 总计 | 5617 | 3901 | 1716 | 
| 2007年1-11月 | 750 | 522 | 228 | 
| 2006年 | 701 | 536 | 165 | 
| 2005年 | 646 | 491 | 155 | 
| 2004年 | 368 | 273 | 95 | 
| 2003年 | 379 | 280 | 99 | 
| 2002年 | 302 | 197 | 105 | 
| 2001年 | 390 | 273 | 117 | 
| 2000年 | 299 | 192 | 107 | 
| 1999年 | 291 | 176 | 115 | 
| 1998年 | 262 | 171 | 91 | 
| 1997年 | 202 | 144 | 58 | 
| 1996年 | 150 | 108 | 42 | 
| 1995年 | 115 | 68 | 47 | 
| 1994年 | 123 | 66 | 57 | 
| 1993年 | 103 | 64 | 39 | 
| 1992年 | 126 | 58 | 68 | 
| 1991年 | 104 | 68 | 36 | 
| 1990年 | 94 | 64 | 30 | 
| 1989年 | 82 | 42 | 40 | 
| 1988年 | 52 | 38 | 14 | 
| 1987年 | 35 | 30 | 5 | 
| 1986年 | 42 | 39 | 3 | 
| 1985年 | 1 | 1 | 0 | 
 
表8 1985-2007年中国造纸专利申请数量统计 

图8 1985-2007年中国造纸专利申请数量统计
  2、造纸专利技术含量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比重高,表明技术含量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 
    在造纸行业的5444件专利中,其中发明专利3820件,占70.17%;实用新型专利1624件,占29.83%;外观设计专利为零。同期,我国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为32.7%。造纸行业发明专利比重远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充分表明我国造纸技术水平较高,处在国家技术创新前沿位置。 
    3、造纸大企业技术水平具行业领先地位 
    根据对排名前100家大型造纸企业专利数量的统计,专利主要集中在大型造纸企业集团手中。在100家大企业中,只有32家企业拥有专利。晨鸣纸业、泰格林纸、泉林纸业、博汇纸业、华泰集团、正大纸业、福建南纸、贵和纸业、恒丰纸业、冠豪高新、德州沪平永发、银河纸业等12家企业专利总数占100家企业专利总数的86.11%。其中,前6家企业专利数量占100家企业专利总数的58.33%,占据半壁江山。 
    4、民营造纸大企业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100家中,拥有专利的32家企业中,外资有9家,专利数占百强的17.22%;国有企业为6家,拥有专利数量比重为37.22%;其他17家为民营企业,比重高达45.56%,民营造纸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空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充分体现,将引领中国造纸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 
(五)、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运营和成本控制较好 
    造纸大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创新出符合国情和企业特色的管理办法,加快了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步伐。围绕企业做强、做大、做专,迅速形成新的核心能力,确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确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企业建设成和谐企业;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中国式管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全球战略”,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造纸大企业的领导者和高层管理人员是造纸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优秀企业家发挥自己独特魅力,实施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运营方式,带领企业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使得企业文化多姿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大企业发展之路和优秀企业家的发展理念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给业内带来有益的启迪。 
    据统计,前100家造纸企业的营业费用为40.09亿元,占全行业的29.33%;管理费用为45.09亿元,占27.43%;财务费用为31.59亿元,占34.48%。百强企业在三大费用占全行业的30%左右,而销售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的40%以上。大企业利用企业规模优势,降低了管理和运用费用,创造出了更大的效益。 
    同时,造纸大企业承担起了社会就业的重担。造纸百强企业中,从业人员已经占到全国24.23%,特别是民营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新增就业岗位中,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了60%-70%。 
|   | 年均从业人员 人 | 营业费用 亿元 | 管理费用 亿元 | 财务费用 亿元 | 
| 全国 | 747200 | 136.69 | 164.38 | 91.62 | 
| 百强企业 | 181039 | 40.09 | 45.09 | 31.59 | 
| 占全国比例 | 24.23% | 29.33% | 27.43 | 34.48% | 
 
 表9   前100位造纸企业三大费用统计 
 (六)行业环境保护的典范,产量占全国55.74%,污染排放不到1/10 
    由于我国小造纸企业数量较多,受环保治理技术和资金制约,小企业污染情况比较突出,给公众留下了“造纸是污染行业”的不良印象。 
    事实上,在国家和公众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的政策和舆论压力下,近年来,造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大型高速纸机的引进和开发,木浆和废纸利用率的提升,都大大降低了造纸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负荷。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造纸废水治理技术已相当成熟,水污染治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造纸行业污染排放大幅度降低 
    据统计,我国造纸产量从2001年的3200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6500万吨,产量增加103%,而废水排放量保持在31亿吨左右。COD排放量从203万吨下降到150万吨左右,下降了75.4%。万元产值COD排放量从0.168吨/万元下降到0.069吨/万元,下降了58.9%。 
|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 造纸行业总用水量(吨) |   |   |   | 68.8 | 76.7 | 
| 水重复利用率% |   |   |   | 45.8% | 44.6% | 
| 万元产值新鲜用水量(吨) |   |   |   | 188.3 | 183.0 | 
| 废水排放量(亿吨) | 31 | 31.9 | 31.8 | 31.9 | 36.7 | 
| 占全国总量% | 15.4% | 17.4% | 18.4% | 16.1% | 16.99% | 
| COD(万吨) | 203 | 163.9 | 152.6 | 148.8 | 159.7 | 
| 占全国总量% | 33% | 35.3% | 29.8% | 33.0% | 32.4% | 
| 万元产值COD排放(吨/万元) | 0.168 | 0.121 | 0.094 | 0.075 | 0.069 | 
 
   表10 2001-2005年造纸行业污染排放统计 

图9 2000-2005年造纸行业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

图10 2001-2005年造纸行业万元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
 2、大企业是造纸业污染治理的主要力量 
    造纸业容易产生水污染。据调查,造纸行业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大多数中小纸厂排放的污水,部分小企业COD指标平均超出国家标准3倍以上,是造纸污染的主体。而非木纤维制浆COD排放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量的60%以上,是主要的污染源。 
    对造纸企业来说,关键是有否经济实力治理污染。事实上,只有相当生产规模的造纸企业,才有能力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进行排放前治理,并有合理的经济效益。 
    太阳纸业公司累计投入4.2亿元用于污水治理,排放废水中的COD浓度已下降到150mg/L,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远超过45%的行业平均水平。华泰纸业累计投资7亿元致力于污染治理,生产过程中废水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95%,排放废水中的COD浓度在150mg/L以下。泉林纸业是草浆使用大户,经多年努力,COD排放浓度已下降为120mg/L。 
    3、发展大企业是行业治污的重要途径 
    我国造纸业近些年快速成长,已经涌现出一批大型现代化造纸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的特点,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设备安装,各项生产指标低于国家标准,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现代造纸业已经成为具有循环经济的典型行业,不再是“污染”的代名词。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据统计,造纸百强企业产量已经占到全国造纸总产量的55.74%,但其COD排放量仅占全行业的10%。其中有三家企业荣获中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我国造纸业目前产业集中度还较低,2006年全国3600余家造纸企业,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仅100余家。从政策上鼓励造纸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新上项目和兼并重组,提高造纸业的产业集中度,是增加造纸行业治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节能减排是大企业发展的机遇,扩展了发展空间 
    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造纸行业将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臵、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排放不达标的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纸厂。“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650万吨,其中2007年淘汰230万吨。 
    2006年我国造纸生产量和消费量基本平衡。关停的小造纸企业以草浆为主要原料,主要生产文化纸和瓦楞纸,这些产品属于低档文化纸。随着小型企业被关停,被淘汰的650万吨的市场将被具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和中型企业瓜分。这对大企业来说是新的机遇,是大企业最佳发展时机。 
    同时,关停小造纸将导致对麦草、芦苇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减少,非木纤维将降价,大型文化纸厂的成本将有所降低,从而带动高档文化纸价格逐渐上涨,促使大型造纸企业毛利率显著上升,净利润超预期显著增长。 
    预计2007年造纸百强所占份额会有所提高,“十一五”末期,造纸大型企业的数量将继续增加,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强。 
    (八)、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为行业指明方向,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第一部《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形式,发展10家左右100万吨至300万吨具有先进水平的制浆造纸企业,发展若干家年产300万吨以上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同时提出“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到2010年,排名前30名的制浆造纸企业纸及纸板产量之和占总产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2%提高至40%。” 
    这意味着造纸行业将出现整合并购热潮,目前看来,产能超过100万吨的造纸企业数量仍然较少,而能进入300万吨产能级别的企业也就是晨鸣纸业、玖龙纸业等极少数企业,因此如果想要打造若干产能超300万吨的造纸企业,行业的并购重组将是必要途径。 
    同时政策在产业布局,环境保护,行业准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限定,明确提出对北方地区的造纸行业发展将进行限制,促进北方企业进行整合,在整体行业投资规模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华泰、太阳、晨鸣、博汇、银鸽几家北方企业可以通过扩大产能,兼并重组地方企业,成为未来的行业龙头企业。同时,未来造纸行业新增产能将集中于新上大项目,而大项目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有实力投资建设,造纸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