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杨木片自切工厂正式投产,这场从“外购依赖”到“自给自足”的变革,为公司降本增效开启“激活码”,也是践行“透过林浆纸一体化打造绿色循环产业”愿景的关键一步。 破局“外购痛点”,掌握生产主动权。杨木片是造纸生产的核心原料,在我们外购原材料成本中占比颇高。过去依赖外部供应商供货,采购价格波动、物流时效不稳,且原料规格与质量参差不齐,木片尺寸不一、杂质率高,致使生产线调试频繁,年损耗率成为成本管控难题。 “把原料‘命脉’握在手里,才能真正掌握生产主动权。”自切工厂的规划建设聚焦降本、提质、稳供三大目标。仅用6个月,便完成设备选型、工艺设计与智能化改造,一座年产能达数十万吨的现代化自切基地建成,标志着我公司打通“原木采购—切片加工—直供生产”全链条闭环,向林浆纸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三大效能跃升,凸显自给优势。自切工厂投用稳定运行100余天,成效显著: 成本“减”:去除中间贸易环节,可有效抑制外购杨木片的价格上涨,预计年节省原料开支超数百万元;自动化切片设备提升效率,人工与能耗成本再节降,契合绿色循环产业降本要求。 质量“加”:杂质率从外购的5%降至1.5%以下,原料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带动后续造纸环节成品率提高15%,年减少废料损失超数百吨,为生产高品质纸品筑牢根基。 供应链“稳”:自切工厂与原木基地实现“直供”,物流时效从外购的2-3天缩至6小时内,彻底解决因极端天气、交通管制等导致的断供风险,生产计划达成率从90%提升至98%以上,保障林浆纸一体化供应链稳定。 产业链深耕,推进生态协同。自切工厂不仅是成本优化的关键,更是公司构建绿色循环产业生态的重要支点,与周边林场建立“定向采购+技术指导”合作,输出原木优选标准,推动供应商优化砍伐与初加工流程,形成“企业提需求、林场优供给”的共赢模式,年稳定采购本地木材超数十万立方米,助力区域林业经济升级,完善林浆纸一体化上游布局。自切工厂配套废木屑供应商回收机制,边角料回收率达100%,年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数百吨;契合“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制造导向,践行绿色循环产业理念。 从依赖外购到自主可控,自切工厂的实践,是向“产业链纵深”要效益的生动体现。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以“全链思维”打通痛点、以“精准把控”创造差异,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筑牢护城河,为实现林浆纸一体化的企业愿景照亮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