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中国港湾承建、公司负责实施的印尼金光纸浆厂配套码头项目扩建工程顺利通过政府验收,为业主早日投入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中国港湾和公司在印尼市场的深耕细作树立了又一座品质丰碑。 该项目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是金光集团纸浆产业物流链的关键一环。码头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本次扩建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长250米、宽70米的新码头,扩建长128 米、宽20米的既有码头,以及对已达到使用年限的一期钢便桥进行拆除,并按永久引桥标准进行重建。 项目自2024年6月15日开工以来,面对外海施工环境复杂、雨季影响频繁、材料运输周期长等重重挑战,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效率优先”的原则,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最终提前10天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展现了卓越的海外工程履约能力。 传统施工方式受限于海上运输和吊装能力,效率低、周期长。为破解外海作业难题,项目团队结合外海潮汐变化规律,创新采用“地泵+泵管纵向浇筑、横向推进”的施工方案,将地泵布设于已浇筑完成的结构段,通过铺设纵向泵管,将混凝土输送至作业面,再横向推进浇筑,形成流水作业,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成功实现码头面层大面积快速浇筑,为提前完工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优化工艺、节约成本,项目团队自建预制厂和搅拌站,在严控构件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工厂预制与现场施工的无缝衔接与并行推进,显著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预制厂承担了码头梁、板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预制任务,采用标准化模具和流水线作业,确保构件尺寸精准、外观整洁。搅拌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对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等原料进行精准计量与自动调节,从根本上保障了混凝土的质量稳定与性能可靠。2个自建厂站,不仅有效降低了原材料运输和构件外购成本,还实现了预制与现浇同步作业,双线并行的模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项目团队严格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全要素、全员质量控制。特别是在轨道安装与焊接环节,面对外海高盐、高湿环境对钢轨焊接质量的严苛考验,项目团队采用“预热-焊接-保温”三步法施工,选用低氢型焊条,配合超声波探伤(UT)检测,实现轨道焊缝100%检测,焊缝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保障了码头轨道在长期重载运行下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在引桥防撞柱簇焊接施工中,由于潮汐水位变化大,有效作业窗口期短,项目团队果断启动“白+黑”双班作业模式,抢抓夜间低潮位黄金作业窗口期。现场管理人员轮班值守,提前切割焊接材料,优化工序衔接,为后续工序争取了宝贵时间,确保了关键节点的如期实现。 海外项目资源组织难度大,项目团队建立“海陆联动”物资调度机制,提前锁定关键船机设备,动态调整材料进场计划。施工高峰期,现场9艘施工船舶和3组重型设备同时作业,打桩船、起重船、塔吊、汽车泵有序进行桩基施工、构件安装、面层浇筑,多工序实现无缝衔接。优化后的船机站位与作业路径,减少了设备窝工时间,为高效履约提供坚实保障。 金光纸浆厂业主代表在验收现场表示:“中国团队的专业精神令人钦佩,不仅提前交付了一个高质量的码头,更为我们早日投产创造了条件。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项目的提前优质完工,不仅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誉,也为公司在印尼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为后续参与当地重点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