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观察
【全部专栏作者】    
 
陈江和的“金鹰”攻略
        作者:人物故事       发表时间:2005-09-11   
【文章摘要】总资产超过60亿美元的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近年来在中国频频出手,在纸浆、造纸、能源行业投资巨大,一个在中国显现出如此巨大能量的企业,她依托的是什么?她强大的后盾在哪里?

  总资产超过60亿美元的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近年来在中国频频出手,在纸浆、造纸、能源行业投资巨大,一个在中国显现出如此巨大能量的企业,她依托的是什么?她强大的后盾在哪里?

  在不少造纸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而陷入危机之时,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纸浆厂和世界级造纸厂的亚太资源集团(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成员)始终显得很是超然。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及英国国际新闻资讯电视频道(World Television)联合制作,于2005年2月25日在CNBC欧洲频道首播的电视系列节目《发展中的企业》,特别报道了亚太资源集团(APRIL) 在印尼廖省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之道以及该企业与当地社区、当地民众之间开展良性互动的成功经验。 这个世界最大的纸浆生产商,又是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及环保义务的同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为此,本刊记者专程前往新加坡金鹰总部访问集团主席陈江和先生,并赴其在印尼的生产基地实地考察,试图求解金鹰的成功之道。

  金鹰集团既充分发挥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又充分利用下游工业的核心能力,拓展一体化的棕榈油产业、一体化的林浆纸工业和一体化的清洁能源开发。集团现已将经营活动从上游产业逐渐延伸到下游产业,所有这些产业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整个集团的资源得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本低、风险低、具有竞争优势。

  在新加坡大华银行大厦50层,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总部,集团主席陈江和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谈及自己的经营理念,以及在中国的诸多投资项目,陈江和滔滔不绝。“路遥知马力,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稳扎稳打做企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大家气派。

  目前,金鹰在中国准备很久的一个项目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对此,他非常乐观:“我们对在中国的投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集团一直以来致力于资源方面的工作,我们能成功地把东南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中国极富活力的庞大市场结合起来,在中国做更多事情。”

  商业奇才陈江和

  38年的时间,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做到资产逾60亿美金的跨国集团,有人说陈江和是商业奇才。其实陈江和经历了一番艰辛的奋斗,其间不乏一些传奇故事。

  第一桶金赚了几百万美金

  陈江和父亲早年从中国福建莆田来到印尼棉兰市。父亲开一家小店铺,卖零配件和汽油。1949年生下陈江和。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8个弟妹。他就读于华侨中学,后因家境困难,需要养家,还没毕业就出来打工。开头是做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的零件,渐渐业务拓展,经销发电机、炼油厂设备,维修机电、机械,包括液化天然气管,后来又做承包商,给一些石油公司做项目。那段日子,他工作得很辛苦,每天工作时间在16小时左右,没有节假日,但是他亦学到很多东西。与很多靠辛苦打拼赢下事业的海外华人一样,陈江和也经历了很多创业的艰辛。有一次,他承包一项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工程,因为工程师计算错误,工程出现严重困难,员工们都吓傻了。他的心里也充满了焦虑,但是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尽管此时他已经亏了不少钱,但他仍几次三番去新加坡重金聘请专才来解决问题,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工程,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创业过程中,挫折比较多,我不怕做错,只怕每次犯同样的错误,只要下决心面对,找到解决办法,总能挺过来。”陈江和感慨地说。1972年石油危机导致油价猛涨,陈江和的客户石油公司业务上升很快,需要大规模扩建,从而需要更多的设备,这给陈江和带来巨大的商机,他一下就赚到了几百万美金。

  第一家工厂由总统剪彩

  有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决定转向实业。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当时,印尼森林行业都是出口原木,利润很高,到日本等地加工后有的又返销印尼。而他却决定把木材加工成夹板外销。当时在印尼建这样的工厂,拿生产准许证很难。他去找工业部长,部长是名中将,他问陈江和:“你搞夹板厂干什么?”他说:“印尼原木全部出口,而我搞原木加工,能将附加值留在国内,也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部长很感兴趣,说:“很多人来拿准许证都说是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你这么年轻,怎么建得成?”他回答说:“我真的想建厂。”部长终于被说服,他叫手下帮陈江和办理准许证,还问他大概多久可以建好,陈江和答14个月左右。工厂很快在棉兰附近动工,结果不到10个月就建好了。工厂总共投资1000万美金,聘用员工2000名,这在当时算是大投资、大规模。当他向部长报告进度时,部长半信半疑,叫人来调查。后来他对陈江和说:“你真的建好了,我会向总统报告,让他来剪彩。”陈江和听了又惊又喜。

  1975年8月7日,总统果然带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总统问了陈江和很多问题,包括为什么做这个行业,夹板成本是多少,卖出去价钱多少,获利多少,能给多少人解决工作问题,并拿一张纸让他慢慢写下来。他跟陈江和一起算,算完了,他说:“印尼应多制造夹板,应禁止原木出口,这样可增加就业机会,多赚外汇。”从那个时候开始,政府便渐渐改变了印尼森林行业的政策,3年后就不再出口原木了。陈江和的这家工厂至今还在运作,一直在盈利,从没出现过亏损。产品以前出口欧洲,1978年后出口到中国。

  和印尼首富合作到1983年,陈江和的金鹰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几近一亿美金的中型企业,经营范围也已拓展到了为石油公司承包工程、夹板厂、棕榈油和地产等领域。但是,陈江和并没有满足,他很想把棕榈油这个项目做大,但以他当时的实力还不够。作为商界后起新秀的陈江和用诚意打动了当时的印尼首富林绍良,携手合作开拓棕榈油项目。后来印尼富商黄奕聪也加入合作。他们把棕榈油项目做得有声有色,仅用五、六年时间工厂就赚到了十几亿美金。陈江和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学到了很多做大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之后,他的企业越做越大,到今天,已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工业集团之一,员工达5万多人。“东南亚华人最重要的是合作,这样可以做出一番较大的事业,提高华人的地位。”他总结自己的成功时得出这样的经验。

  谈到创业体会,陈江和说:“创业最辛苦的是赚第一个百万;有了这第一桶金,就要想办法把企业做大,赚1000万;而要赚1亿,就需要多方面因素了,管理能力,找到人才的能力,还要看是否碰到机遇。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做法,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统筹全球,布局中国

  陈江和给人的感觉总是行色匆匆,奔忙在世界各地,时而亚洲,时而美洲,又或是欧洲。因为金鹰的业务几乎遍及全球,他常常乘夜班飞机,只能以飞机当床,而白天,他则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不同的国家,游刃有余地应对着纷繁复杂的商务。

  金鹰旗下业务众多,林浆纸、粘胶纤维制品、棕榈油加工、能源开发、工程设计、物流、服务业,等等,看似各不相关,其实大部分都与资源有关。在陈江和的统筹之下,一切井然有序。

  在陈江和的脑海里,金鹰的全球版图越来越清晰,而他经营企业的路径也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与胆识,从印尼起家,随后到新加坡,而后又进军中国、欧洲和南美洲等国。而今,金鹰属下企业和公司的运作遍及新加坡、印尼、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芬兰和巴西,管理层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聘用各类技术人员达56000多人。

  金鹰旗下多个公司各有分工,行政管理中心设在新加坡,生产基地主要在印尼、中国、巴西和芬兰。

  这几年,金鹰愈来愈看重中国市场,在中国频频出手,在纸浆、造纸、粘胶纤维和能源行业投资巨大。对于中国市场,陈江和亦有独到的看法。

  研究中国市场多年后,陈江和得出了结论:中国不仅需要人才和技术,同时也需要很多自然资源,而长期从事资源生产和经营的他在

  这方面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利用东南亚丰富的天然资源来中国加工,建立世界性的有竞争力的基地,生产的产品不但可以供应中国,还可以出口世界各地,这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进可攻,退可守。”

  “中国变化很大,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非常用心,遥控肯定不行,一定要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指挥,” 陈江和说。为了避免遥控情况,金鹰大中国区总部从香港搬到了北京,并在上海设立公司、福州设立办事处,其分工各有侧重。

  “这几年我们在中国的大本营逐步建立起来了,现在是立足上海,面向中国,走向世界。” 在金鹰中国区的构建中,北京代表处以资讯、项目审批和融资为主。为便于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运作,掌握最新资讯和能源动态,以一体化能源资源开发为主业的太平洋油气公司和其子公司东亚电力公司也将北京作为其在中国的协调中心。上海公司是金鹰中国区的服务管理中心,对该集团所拥有的财物、法务、人事、行政资源集中管理,同时,吸纳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集团所属公司和项目的运作提供一个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另外,主营粘胶纤维业务的赛得利国际集团也把总部设在上海,统筹协调巴西、印尼、芬兰业务。福州办事处侧重在福建省的项目拓展和融资,亚太资源集团则重点开发在广东、山东、福建和江苏的一体化林浆纸项目。

  “希望把金鹰中国建成一个中国人的跨国公司。” 对未来,陈江和踌躇满志。

  对于企业的经营,陈江和有着缜密的考虑:“危机感是海外华人所特有的,每时每刻都要做好思想准备。比如,我们发展企业的战略思想是: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分散。我早期之所以在石油行业做得好好的,却又投资夹板,就是担心公司如果发生意外风险怎么办,所以要分散投资和风险。夹板成功后,我再次分散风险,开始考虑种植业。世界上可以种植棕榈的只有极少数国家,印尼是其中之一,而棕榈油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很大,所以我就将这个行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后来又投资开发一体化的林浆纸工业,现在我又把清洁能源开发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将中国业务的战略重点定位在下游项目的开发,包括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天然气输送管网及LNG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CCGT)等,通过一体化开发并投资能源供应链上的项目,这样才能获取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源供应。”谈及能源开发,陈江和如数家珍。

  外资要想真正进入中国能源行业其实很难,很多外资看好中国的能源市场,但最后因种种原因无功而返。陈江和独具慧眼,早在2002年就预见到天然气将在中国的能源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于是开始利用印度尼西亚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和金鹰38年来在能源领域积累的经验来开拓中国清洁能源市场。金鹰在中国投资项目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其一体化清洁能源开发模式与中国的现行能源政策、环保政策正好契合。

  对于中国市场,他有很大的信心:“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环境稳定,有具有竞争力和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这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信心。再说,我们华人来自己家里做事,朋友多一些,感觉亲切一些。”

  说到自己的成功,陈江和总结为三点诀窍:一靠朋友,二靠观念,三靠勤奋。“每时每刻都要想着把事情做好,并不断地提升自己,时间长了,自然就有回报。”他说。

  资源是制胜法宝

  私人飞机从新加坡起飞,前往印尼苏门答腊岛中部的廖省。45分钟后,就降落到了金鹰旗下的亚太资源集团所拥有的私人飞机场。下飞机后,在前往工厂的途中,满目都是葱茏的相思树,一望无际,目力所及的范围以及目力不到的地方,都在亚太资源集团的领域内。

  这些林木就是亚太资源集团造纸和纸浆的原料。“截止2004年底,亚太资源集团种植速生林总面积达400万亩,成为世界林业组织中最大的再造林区工程。与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相比,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亚太资源集团开发的以木质纤维树种为主的种植园确保了树木的持续高产。预计到2009年,我们的林木种植园将可为年产200万吨纸浆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亚太资源集团的林业专家告诉记者。短短十几年时间,亚太资源集团将廖省一个人烟稀少的小镇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园,一个6万人的社区,拥有世界最大的纸浆厂和世界级的造纸厂。

  在纸浆厂,每天都有2万吨木材运来等待处理。只见堆积如山的褐黄色木片被送进去,加工后的雪白的浆板被源源送出,整条纸浆生产线全电脑化控制。纸厂拥有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文化纸机,其生产速度为每分钟1500米,主要生产高级文化用纸。经过纸机加工的巨型纸卷根据客户需求被裁切成不同规格的高级文化用纸,经包装后送往全世界30多个国家。

  这就是该集团的第一主业--纸浆和造纸,如今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纸浆和40万吨办公用纸。到明年,纸浆年生产能力将扩大到230万吨。世界上与此纸浆厂产能接近的还有2间工厂,他们用了30年才达到如此高产能,而金鹰只用了短短的10年时间,被业界惊为奇迹。

  原来,亚太资源集团的联合工厂,包括纸浆厂、造纸厂、电厂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均由金鹰旗下的百达集团自行承建,从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建设施工、运行及维护直至营销和物流管理。百达集团以其独特的项目执行模式--“百达模式”,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在短短十年间在印尼廖省建成这两个高质量的世界级工程。

  记者驱车上百公里,也始终未能走出该集团绵延不断的棕榈园。似箭如羽的绿叶下挂着鲜亮欲滴的串串红果,它们在进入榨油厂之后就变成金黄的棕榈油。这占地300多万亩的棕榈园,就是该集团的第二财源。金鹰旗下的亚洲种植集团的种植业务始于1979年,经营活动主要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和菲律宾,经营着16家棕榈油厂、3家棕榈油精炼厂、2家固化橡胶厂和1家可可提炼厂。棕榈原油的年生产能力达80多万吨,精练棕榈油的年产能力则达90万吨。金鹰最初从事为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服务的建筑施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已发展到以资源为基础的多种产业,而印尼是金鹰最强有力的后盾,因为它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资源。

  印尼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相思树6年即可成材,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其它地区。在棕榈园,印尼籍厂长告诉记者,棕榈一年到头都可结果,在收获期,一棵树每隔一个月就可产一个果串,每个果串约20公斤左右,10吨果子即可提炼出2300公斤棕榈油。在棕榈园每天都有几十吨果子被采摘,送进炼油厂,其产量可观。

  1979年,30岁的陈江和开始从事种植业。“当时我不懂行,两年种不了4500亩。”他对记者说。因为收益甚微,他决定把种植园卖掉。一个做汽车生意的商人想买,最后谈判的时候,陈江和想对方也不是做种植的都敢来接手,那自己也能做,于是他决定再试一试。他开始想尽办法,去马来西亚寻找最好的人才,精心种植。一年后,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几年后达到几十万亩。”为了加大投入,我种棕榈14年没有拿分红,赚的钱全投到扩大种植面积上了。”陈江和说。他的付出有了巨大的回报,现在集团的棕榈园面积达300多万亩,每年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相当于1.3个新加坡。在亚太资源集团,就像到了联合国,接待记者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有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也有来自美国、英国的,而在工厂,记者还见到了加拿大、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等国籍负责研发和管理的专家。亚太资源集团征募全世界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士,并且配备世界一流的设备,提供世界一流的机会。在这个生产基地有酒店、4所学校(其中有一所国际学校)、医院,各项设施一应俱全,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的专家们生活在这世外桃源中,怡然自得、乐不思蜀。这些“精英”是金鹰的另一种资源,为金鹰的快速发展奉献智慧。“我们享有三种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进的技术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资源。”陈江和这样总结他的资源优势。

  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江和喜欢说的一个词是一体化。他的这个理念贯彻在整个金鹰集团的运作中。

  “既充分发挥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又充分利用下游工业的核心能力以拓展一体化的棕榈油产业、一体化的林浆纸工业和一体化的清洁能源开发。我们现已将经营活动从上游产业延伸到下游产业,所有这些产业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整个集团的资源才能够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本低、风险低、利润高。”他说。

  而在我们参观了种植园、林区、造纸厂、纸浆厂、电厂、棕榈园之后,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体化在金鹰无处不在。

  在纸浆厂,还附带建有电厂,可满足亚太资源集团联合工厂以及所在城市对于电力、蒸汽、水及压缩空气的需求。工厂提供的能量由制造纸浆时所产生的副产品中所获得,如树皮、造纸黑液、生物燃料等。

  “要使集团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将各项业务发展成为长期稳定、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陈江和说。

  亚太资源集团采取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林业管理方法,边伐边种,开发可重复利用的森林资源。仅在印尼就种下400万亩的相思树。现在,亚太资源集团每年种植树木7000万株,面积达90万亩,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在面积为90亩的中心苗圃,工人在忙着做插条,一株株插条闪烁着绿油油的光泽。插条取自特别培育的母株,在理想的环境中生长,直至适合种植。亚太集团拥有7个幼苗培育苗圃,每年可供应1亿支高素质种苗。

  “这些插条在苗圃培育21天,之后放置室外,2个半月后即可在林区栽种。”林业专家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苗木基因的优秀,有8名专家致力于插条研究,育苗和研发相结合,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树木品种的优良。

  采伐木材时运用负面影响较少的方法减少了对土壤结构的伤害,收获后存留的新鲜残渣均匀分布以提供养分给土壤。一旦土地清理干净,他们即以人工方式在自有和合资合伙人植树区上栽种相思树种。

  在不少造纸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而陷入危机时,金鹰始终显得很是超然。“亚太集团认识到除了要确保产业的存续,还必须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环境问题。”这是亚太资源集团关于企业与环境关系的态度。

  记者在工厂看到,纸浆厂配有强大的静电除尘系统,可以防止尘埃进入大气中,生产中产生的臭气被收集后放入回收锅炉进行焚烧。亚太资源集团联合工厂的废水质量、气体排放水平以及环境空气质量远远超越国家和国际安全标准。

  “纸浆工业搞不好的话,就会有严重污染,所以企业一开始在环保方面要舍得投资。我们建这个纸浆厂,采用了三台世界上最大的回收锅炉,每一台投资2.5亿美元,能将废弃的木皮烧来发电。虽然总投资的三成多用在环保,但是我省了多少油多少煤?”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造一吨纸浆大概需要120千度电,一度电要4毫美元,那么每吨浆就可以节省48块美元。如果说每年200万吨产量,就可以节省9600万美元,三台锅炉共投资7.5亿,8年就全部收回投资。”他爽朗地说,显露出一个大智慧的商人风范。

  “三利原则”1985年,陈江和投资1亿美元进入纸浆行业。这是他第一次做如此大的项目。没有想到,困难重重,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困扰让他吃尽了苦头,企业也经历一波三折,甚至濒临关门。

  “以前做投资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一般都只考虑项目本身,而上亿元的项目就需要考虑大局。企业做大了,其发展不但是自身的问题,还涉及到企业与其它行业以及与国家的关系。”陈江和说。经历种种困扰,他开始总结教训,从而有了现在著名的三个有利原则。

  “我现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也就是对政府有利,对当地的人民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自己有利,人民没有利,政府没有利,一定搞不久的。如果企业做的,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的政府有利,你就可以长久生存,也才有利可赚。虽然我们很多事情,是通过政府去解决的,但你如果没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到动乱时期就很难生存。“三个有利”,可以说是商战求胜的法宝。”陈江和对记者说。他这三个有利是从经历中体会,也跟毛泽东思想有关系。他读过很多毛泽东的书,“毛主席书里面讲到要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如鱼水关系。而国民党剿共,不得民心。所以说,毛主席有很多东西至今值得我们学习。”

  当记者在苏门答腊岛看到金鹰的“社区发展计划”,就明白为什么在印尼这块土地上,金鹰能够安然地度过各种危机。公司设有4个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附近农民,教他们种植、养鱼、养牛。去年,公司共免费培训2940名农民。

  最初考虑培训计划,是因为陈江和看到工厂附近的土地不太肥沃,当地的生产技术又落后,老百姓生活贫苦。他就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准,让农民富裕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养牛到养鱼到有机园艺等各领域对村民进行培训,为选中的受训人员提供原始资源以帮助他们使用所学知识。

  “我们建厂后,就考虑到夹板厂要在当地顺利发展,就要扶助农民的生产。这里的土地采用天然肥比较好,于是就先养牛,肥料可以利用。当时如果没有到现场去亲身了解情况,是不会想出这样的计划的,谁能想到搞大工业化的同时还要教人怎样养牛。”他们在社区推行了多项意义深远的计划,其中包括综合农耕体系、社区种植园方案、中小企业扶持方案、职业培训和教育支助。另外,还协助建设包括道路和桥梁、电力、清洁用水、医疗和文化等社区的基础设施。他们也是首批参与印尼政府倡导的“PIR计划”的私营企业,该计划为迁移户提供了改善生活质量的机遇。亚太资源集团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运作在金鹰旗下各公司广泛沿用并被该集团作为其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模式。

  记者参观时,一批农民正在培训中心认真地听课。田头地间,各色蔬菜生机盎然;牛栏鱼池里,牛欢鱼跃。憨厚热情的本地农民送给记者他们亲手制造的蜂蜜。

  在鱼池旁,农民指着一种鱼自豪地说:“这种鱼是老板最喜欢吃的,我们养得很好。”那脸上洋溢的是极为淳朴的笑容。在这笑容中更易感受到“三利原则”的力量。

  在中国公益捐款过亿

  陈江和及其所领导的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教育、文化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除了在印尼和新加坡赞助公益事业之外,在中国也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主要以捐资教育、文化、体育和环保事业为主。

  在获悉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陈江和在2003年向北京市奥组委捐赠了300万美金,成为海外华人、港澳侨同胞中第一个为奥运捐资的个人。来自金鹰集团的这笔捐赠将被用于修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来的非常时期,他无偿向中国卫生部、广东省和江苏省共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中国抗击“非典”,来表达热爱祖(籍)国、热爱家乡的情怀。这也是中国在与“非典”疫情抗争中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来自海外华侨华人的捐款。

  为支持中国侨联倡导的以捐建侨心学校、资助科教项目和贫困学生为主要内容的“侨心工程”,陈江和欣然决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以其父名命名的“陈金荣文教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中国的文教事业,并全权委托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协助管理其已捐赠给苏州大学等单位3000余万元捐赠项目的实施。此外,为了支持“侨心工程”,自2004年至今,陈江和在西藏、新疆、广西、安徽、湖北、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等贫困地区捐建20所“侨心小学”,成为由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直接组织捐建的第一百所侨心学校的捐赠人,他是一次性捐赠侨心小学最多的一位海外侨胞。

  为支持西部大开发,2005年4月他又专程赴西安向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的“温暖工程”捐款500万元,用于定向资助陕西省的职教扶贫项目,目的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家庭青少年、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免费培训和就业的机会。

  陈江和目前在中国累计捐资超过亿元人民币。

  他说:“一个人成功需要一定的机遇。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是没有机遇他们也难以成功。所以成功以后,我们应该把一部分钱拿出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回馈和报答社会。中国现在需要很多人才,需要在教育方面多多投入,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说到为何捐资北京奥运会,“当我得知这一喜讯时非常高兴。国家不是缺钱,而是为港澳台侨同胞表达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热切盼望提供一次特殊的机会。”陈江和兴奋地说:“世界上难得有几件事能把华人聚集起来,不管他们各自的宗教信仰、政治理念以及地域、民族,奥运会便是其中一个机会,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更能把全球华人紧密团结起来,中国人应该以此为骄傲!”虽然拥有大笔财富,但陈江和对财富看得很淡,对于财富他有自己的看法:“财富不是最终目标,是辛勤劳动、知识、经验、机遇等等相互结合、战胜挑战的副产品,如果单纯以财富为目的,反而不长久。”(中国经济周刊)

    本文为《纸业网·纸业观察》专栏文章,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转用,其他媒体不得改写。经同意引用时,应保证引用内容与原文章内容语意一致。
  作者介绍
《人物故事》是中国纸网开设的一档以人物为主体的栏目。故事主人公定位为在中国造纸领域取得过突出成绩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栏目紧扣“经验”和“观念”,通过人物的成长和拼搏历程,分享他们的智慧与魄力,讲述中国造纸人为中国造纸的强国之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张茵:天生要比男性更懂平衡术
 ♦ 李建华:责任与生命相伴
 ♦ 朱勇:四十而惑
 ♦ 刘明明:造纸装备领域的“铁娘子”
 ♦ 邓颖忠:让企业家跳出最精彩的“舞蹈”
 ♦ 邓颖忠:精彩人生三十年 舞出品牌之路
 ♦ 黄奕聪传奇:从小商贩到纸业大王
 ♦ 印尼华商传奇:黄奕聪和他的儿女们
 ♦ 理想主义者王东兴:让劳动者幸福
 ♦ 成也商品败也商品 印尼首富黄奕聪东山再起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